社会的规则不会为我们的孩子网开一面,不论我们是谁。
我赞同我太太的观点:约束是为了不让小孩子任性随便,这和自由发挥是两个领域的概念。
自由发挥是指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任性随便是人的坏行为。一个人行为随便并不代表他很有创意。另外,行为随便、生活不严谨甚至乱七八糟,肯定会影响自己的工作。
不让孩子任性随便,就需要约束。孩子的道德发展有一个从无纪律到他律再到自律的过程。孩子任性随便而为,通常有两种情况:没有自律意识,或是主观上有约束意识,但是行动上仍然无法很好地控制自己。
根据这两种情况,我们就找到了父母需要努力的方向。其一是要加强孩子对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的认同,强化自律意识;其二是要教会孩子一些自律的技能。
父母平时必须有意识地让孩子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种种规则,比如吃饭的规则、交通规则、在学校应该遵守的规则、在家应该遵守的规则、对待他人应该遵守的规则、在公共场所应该遵守的规则等。在孩子不守规则的时候,还要给孩子一个合理的解释,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小惩戒,让孩子对一些规则产生明确的认知。这样,当孩子想要行动前,肯定会用心中的规则进行衡量,就不会随随便便做出出格的事情了。
不要总是在第一时间就满足孩子所提出的要求,尤其是不合理的要求,应该慎重对待。比如,孩子看见一个玩具,非常喜欢,想买,父母不要因为孩子喜欢或是孩子软磨硬泡就答应下来。父母不妨和孩子讲讲条件,告诉孩子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要获得玩具必须要付出什么,比如可以付出时间,等到生日的时候再买给他,或是付出努力再买给他。类似的做法不仅会让孩子懂得付出才会有收获,还会让孩子学会节制。自制力的培养可以避免孩子总是任性妄为。
孩子对自己要求懈怠,不能够随时约束自己,通常是因为对自己、他人以及社会没有责任感。孩子在学习上不约束自己,是对自己的责任没有认识清楚;在公共场所不能约束自己,是对他人不负责的表现。因此,加强对孩子责任感的培养,对提高孩子的自我约束能力是很有帮助的。如果孩子心中对自己、父母、他人和社会有了一份责任感,就会很好地约束自己,坚定决心达成目标和愿望。
自我反省与自律有着很大的关系。我们都有体会,当我们进行反省的时候,往往会责怪自己不努力、不认真,同时在心底给自己一定的暗示,要求自己在以后约束自己。
倘若孩子有自我反省的习惯,那么他们离自律也应该不远了。自我反省是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和不足,鞭策自己,及时修正自己的心态,促使自己在未来自律。所以,教导孩子养成反省的习惯,让他们多一些思考和鞭策,也是有必要的,可以让孩子找到更为妥善的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