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昨日,《河南日报》在头版刊发《洛阳:投资85亿再现古都风采》一文,报道我市以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开展古城保护与整治,打造河洛文化新亮点,建设中原经济区文化示范区的重要举措。本报今日全文转发,敬请关注。
本报讯 (《河南日报》记者 杨玉璞 《洛阳日报》记者 李江涛)无暖气、无煤气,用的是公厕、旱厕;街巷狭窄,消防车和救护车无法进入;大量文物遗迹被杂乱无序的建筑淹没……这是洛阳老城区东西南隅历史文化街区的缩影。
不久的将来,这里将成为以明清建筑风格为基调,集文化展示、文化创意、文化商业于一体的文化示范区。这个堪称洛阳最大的“棚户区”,将全力打造成为千年古都的“现实之城”。
即将到来的巨变,源于投资85亿元的洛阳古城保护与整治项目的全面启动。目前,《洛阳市东西南隅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已通过相关评审,项目已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
洛阳老城,是金代在隋唐城遗址上兴建而成的古城,历经元、明、清及民国至今,已有800年历史。其中,东西南隅历史文化街区更具代表性。
然而,长期以来,东西南隅历史文化街区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被占用、闲置,甚至破坏,这里的居民也未能享受到身居古城的优越性和地缘优势带来的发展机遇。为打破这一发展困局,洛阳市启动了古城保护与整治项目,力求探索一条改善民生、抢救保护古城历史文化资源的有效路径,打造河洛文化新亮点。
古城保护与整治,重点在民生,核心在为民。该项目规划区1360亩范围内,居民有9000余户2万多人。洛阳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项目的规划、安置、实施等各个环节,始终要以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考虑群众利益,确保群众的合法利益最大化,切实让群众享受到古城保护与整治带来的实惠。
“古城保护与整治不走大拆大建和拆旧建新的老路。”老城区主要负责人表示,将以改善民生为主旨,遵循历史原真性,严格按照规划布局,对古城进行全面细致的抢救性保护,保持历史街区风貌的完整性,打造一座高品质的充分展现千年古都历史文化的“现实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