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2014年,栾川县共确定民生实事10类33件。一年来,县委、县政府不遗余力,各承办单位、协办单位尽职尽责,各项民生实事扎实推进,群众生活明显改善。
医疗 软件硬件同提升 群众就医更方便
1月8日,在栾川县中医院门诊楼的大厅里,前来咨询、挂号、缴费、取药的人络绎不绝。
“县中医院自2014年4月搬到新址后,病床数增加到280张,具有研究生学历的医生增至7人,服务群众的能力更强了。”栾川县中医院副院长丁留敏说。
为提升全县医疗保障水平,2013年,该县投资2.6亿元在城东新区新建县人民医院;2014年,该县又对县中医院和县妇幼保健院进行了迁建提升。同时,该县还进一步完善县人民医院室内外导示系统和信息化管理系统,规范停车、陪护、导医等各项管理制度,医疗服务软件硬件设施同步提升;认真做好城镇居民和新农合大病保险试点工作。据统计,自2014年4月1日新农合大病保险试点工作实施以来,全县已有542人次受益,报销金额达325.31万元。
教育 优化学校布局 提高师资水平
“我们的教室、宿舍里,都安装了空调,既暖和又干净。”栾川县三川镇三川小学学生张卓高兴地说。
三川、冷水、叫河是栾川海拔最高、冬季最冷的镇。为解决这3个镇师生冬季取暖问题,2014年县财政筹资150万元,为镇区小学、幼儿园等安装空调200多台。“2013年盖了高标准幼儿园,2014年又安装了空调,政府考虑得真周到!”三川镇学生家长由衷地感叹。
安装空调只是该县改善城乡就学条件的一个缩影。2014年10月,该县县一高全部搬到新校址,县实验中学搬到县一高原址,学校布局进一步优化;建设4所乡镇标准化幼儿园,其中栾川乡幼儿园2014年9月已建成投用;在完成中小学校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的基础上,又选拔200多名骨干教师到北京师范大学等著名高校进行专业培训,师资水平不断提高。
就业 加强创业指导 拓宽就业渠道
2014年12月,栾川县狮子庙镇朱家村的朱建国收获巨大。该镇根据产业发展实际,与县农业局等联系,举办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内容涉及旅游开发、农家宾馆经营、冷水鱼养殖、冷水鱼烹饪等。“去年,我新开了农家宾馆,正愁不会经营,我可得抓住机会好好学学。”朱建国说。
为帮助群众就业,2014年该县整合了县人社局、县农业局、县扶贫办、县总工会、县残联等单位相关资金,以退耕还林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和阳光工程、雨露计划为载体,先后免费培训群众14800人次;鼓励支持群众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旅游景区、农家宾馆、工业企业、商贸服务业等行业就业,提供县内就业岗位2000多个;安排资金500万元,对规模化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进行奖励补贴,多渠道促进群众增收致富。
此外,该县还加强与洛阳铁路技校的合作,输送200多名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到铁路企业就业。
住房 建设保障性住房 助力群众安居乐业
1月8日,阳光明媚,在栾川县伊源利民小区内,有下棋的,有晒太阳的,有带孩子的,人们悠闲自在,一派祥和景象。“俺家住的是廉租房,一个月房租50多元,很划算。”王桂香老人说。
作为该县的保障性住房社区,伊源利民小区内有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公租房等多种保障性住房,目前已有很多群众入住。
为帮助群众实现安居乐业,该县不断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快建设公租房;实施社会化公益扶贫“爱心圆梦”工程,多方募集资金,以差异化补贴形式对深山区贫困群众进行扶贫搬迁安置,建设搬迁安置房2056套,其中特困群众周转房300套;完成农村危房改造2889户,超额完成市定任务。
人居 背街小巷亮起来 居住起来更舒心
“俺家门口的小巷子里也装上了路灯,晚上散步回来晚点也没事儿。”谈起去年身边的变化,该县城关镇邢家沟的李成娃老人说。
为改善群众生活环境,该县2014年投资149万元,在县城内的偏僻巷道安装路灯1300余盏,让背街小巷也亮堂起来。同时,该县还投资2000余万元,实施了一批道路升级、管网改造等老城提升项目;对部分环卫设施、休闲设施进行更新;完成县城区10个生活污水排放口管道并网建设;实施城区道路禁行、单行等交通管理措施,新增停车位,并规划建设立体停车场;对县城区及周边建筑工地、散流体运输等扬尘污染实施集中治理,并拆除燃煤、燃木材、燃重油锅炉12个,有效治理空气污染;持续建设美好乡村,完成3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和5个社区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及配套管网建设。
日前,栾川县被评为河南省2014年改善人居环境工作先进县。
食品 提升监管水平 把好“舌尖”安全关
2014年,栾川县大力提升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努力让群众吃得放心。
该县以食品安全示范单位创建活动为载体,实施了放心饮食工程,在学校食堂、景区家庭宾馆、社会餐饮单位、食品流通企业、食品生产企业、生猪屠宰点等企业建成食品安全示范单位300家,有4家被授予市级示范单位。
同时,该县进一步加大监管执法力度,严格落实进出食品查验登记、餐具消毒、饭菜留样、从业人员持证上岗等制度,2014年共检查各类食品生产经营户2200户次,抽检水果、蔬菜、面粉、粮油等1200批次,下发监督意见书和整改通知书393份,取缔无证经营户4家,查处食品违法案件21起,有效净化了食品市场。
此外,该县还对现有粮仓实施升级改造,积极建设新粮仓,并对4000吨地方储备粮和240吨地方储备油进行轮换,确保食品安全。
出行 深山修坦途 出行更便利
日前,我们来到省道322伊卢线铁炉沟至秋扒街段升级改造工地现场,看到工人们正在紧张施工。“目前,该工程涵洞全部建成,桥梁完成90%,路基完成80%。该工程全线通车后,栾川北川群众出行将更方便。”栾川县交通运输局工作人员说。
为改善群众出行条件,该县2014年共实施干线公路建设项目2个,包括全长17.367公里的省道322伊卢线铁炉沟至秋扒街段改建工程和全长3.051公里的栾川县旅游产业集聚区道路改建工程;完成农村公路及桥梁建设项目31个,总里程62.9公里。此外,武西高速正进行前期手续办理,栾川将积极协调配合,争取武西高速早日开工。
养老 推进养老机构建设 让群众老有所养
眼下,位于养子沟景区入口处的栾川县社会福利服务中心项目建设正酣。该项目占地20余亩,计划投资900万元,建成后该县社会保障体系将更加完善。
栾川县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只是该县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的一个举措。此外,该县还不断加快推进养老机构建设进度,完成栾川乡天晴养老护理院年度建设任务;完成重渡沟管委会敬老院建设,新增床位60张;在城关镇、栾川乡等地,建成社区日间照料中心9个;建成农村互助幸福院60个,为老人提供日间沟通交流、休闲娱乐场所,让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文化 设施免费开放 甘露润泽城乡
在不久的将来,一处既实用又美观的新地标将矗立在栾川城东新区。它就是栾川县文化艺术中心。该中心总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是一处集演艺、文艺培训、图书借阅、远程教育、体育健身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共文化活动场所。
为丰富广大群众精神文化生活,2014年,该县不断加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并开展形式多样、覆盖城乡的群众文化活动:全年送戏下乡639场次,组织广场文化活动35场次,在全县217个行政村放映公益电影2604场次……
同时,该县还投入资金96.6万元,实施了文化馆、图书馆、乡镇综合文化站免费开放工程;在全县各大银行、信用社网点和宾馆、饭店设立免费图书阅读服务点;在重点工程工地上建成农民工书屋3家,让文化甘露滋润到城乡的每一个角落。
安全 多方齐发力 共同保平安
2014年,为畅通群众诉求渠道、排查解决矛盾,该县重点开展了人民调解延伸到村和中介机构群众代理机制试点工作,每个乡镇建成人民调解规范化村室示范点2个。
“由镇司法所人员和村民调主任组成专业调解队伍,老干部、老教师组成社会调解队伍,使很多矛盾都能化解在基层。”栾川县叫河镇党委副书记马君会表示。据统计,2014年该县共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217起,调解成功率超过98%。
同时,该县充分发挥110综合服务平台的作用,及时回应、高效办理群众合理诉求。据统计,该县110综合服务平台去年共受理群众诉求4562起,办结4560起,纪律问责21个单位,群众满意率达到99.04%。
此外,该县还对城区监控设施进行完善,在重要路口、主干道路、公共场所新增监控探头296个,实现了城区重要部位技防全覆盖。
(李艳 李伟 赵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