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6版:洛阳·孟津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15年1月12日 星期

美丽乡村靓北邙 共创共享好生活
——孟津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略记
石门村独具特色的主题游园
明达村的善行义举榜
新华村墙体上的文明公益广告
红光村设施齐全的道德广场
马岭村文化活动中心

核心提示

2014年12月30日,全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现场观摩交流会议在孟津县召开。会议传达贯彻了全国、全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议精神,并组织人员对该县5个美丽乡村进行了现场观摩。

近年,孟津县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抓紧抓好,在广大农村形成了“做文明人、办文明事”的良好风尚,让农民群众真正享受到了精神文明建设成果。

1 石门村:围绕乡愁做文章

石门村位于小浪底镇西部,属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移民村,是远近闻名的“无粮村”、市级文明村和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近年,该村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与省农科院合作发展软籽石榴1000亩,吸引大批游客前来赏花、摘果。石榴观赏、采摘已成为该村的知名文化品牌,带动了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石门村群众为了小浪底工程,舍小家、为大家,进行异地重建。为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该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重点围绕乡愁做文章,把群众房前屋后的边角地、面条田、垃圾坑、柴火垛随方就圆、随地就势整理干净,打造了三个主题游园。第一个主题游园叫“乡土乡貌”。利用地势、就地取材,把过去吃的、住的、用的实物复原或利用图片再现,让大家找到过去的感觉。第二个主题游园叫“乡邻乡亲”。村民回想过去在老家时,大家端一碗饭要串好几家门,搬到移民新村以后,大家屋门紧闭,彼此很少往来,感觉生疏了很多。为此,石门村选择了一块空地,种上杏树,在杏树下支起石桌,摆上石凳,在周围墙上画上梅、兰、竹、菊,让村民茶余饭后来这里聊聊天、下下棋,联络一下感情。第三个主题游园叫“乡音乡情”。把本地的方言、笑话、传说收集起来,整理成文,上墙展示,老百姓看后觉得很亲切。目前,这三个游园已成为石门村群众休闲娱乐、陶冶情操的精神家园。

现在,越来越多的群众感受到了生活的变化,享受到了文明创建带来的幸福,这为石门村发展集聚了强大的正能量。

2 明达村:善行义举受追捧

在小浪底镇明达村文化广场一块长方形的善行义举榜上,图文并茂的“好媳妇”“好公婆”“好妯娌”等先进人物事迹特别引人注目。这是该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文明正能量的真实写照。

从去年4月开始,明达村为了宣传道德模范人物,弘扬身边好人好事,营造学习好人、争当好人的良好氛围,共组织开展善行义举道德模范先进事迹宣讲活动6场,用身边事启迪身边人。

去年5月,村民杨瑞杰因乐于助人,被明达村评为道德模范。“跟那些困难家庭相比,我还算是比较富裕的,尽我所能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使我能够活得更快乐、生活得更充实。”站在颁奖台上,他朴实的话语在村民心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一个模范人物带动一群好人,在杨瑞杰精神和事迹的感染带动下,不少村民都加入到志愿服务队伍中。如今在明达村,助人为乐、帮贫扶困、尊老爱幼已成为村民追求的新风尚。

3 新华村:宜居新村共创建

走进横水镇新华村,一座座青砖黛瓦的小洋楼规划有致,在临街的墙面上,一幅幅主题鲜明的文明公益广告格外醒目。这是该村以建设文明新村为目标,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举措。近年,该村先后获得“省级生态村”“市级五好关工委”“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近年,该村先后投资50万元,统一购买了2辆垃圾清运车、50个垃圾桶,配备4名专职卫生保洁员,做到垃圾日产日清;投资20万元在村东南修建了人工湿地,解决了污水横流问题,形成了和谐宜居、人人共享的良好局面。

该村把树立文明村风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投资20万元,建起设施齐全的村文化广场;投资5万元,打造出文明宣传一条街。该村依托文化广场,组建起柔力球、秧歌舞、广场舞等多个表演队,各种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依托文化长廊大力宣传先进典型,推出了一批孝老敬老、互敬互爱的模范人物。他们的嘉言懿行,像一阵阵和煦的春风,吹开了一朵朵精神文明的幸福之花。

新华村始终将树立社会文明新风尚的“十星级文明户”评选,作为衡量本村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严格按照宣传发动、村民自评、小组评议、村级审核、集中评星、授牌表彰的程序进行“十星级文明户”评选,对评出的“十星级文明户”进行表彰和奖励,在全村形成了人人关心、户户参与,以“星”为荣、争“星”进位的良好氛围。通过一年多的评比活动,争当文明户已成为该村一个响亮的品牌,“做文明人、办文明事” 成了该村群众追求的新风尚。

4 红光村:着力打造明星村

横水镇红光村与小浪底专用线相连。近年,该村把社区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有机结合,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多种渠道筹集资金,不断加大对农村精神文明阵地建设的投入力度,全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得到有效改善,文明素质得到明显提高。

2012年,红光村为改善群众居住环境,动员群众筹集资金,开启了“红光家园”建设工程,目前已建成7层带电梯居民楼9栋,卫生所、幼儿园、代办点等配套设施齐全。

同时,该村以打造文明社区、和谐社区、美丽社区为目标,在小区内建起了文化活动中心、社区服务中心、农家书屋等公共服务设施,村民不出村就可办理养老保险、新农合报销等事项,为改善群众生活提供了硬件保障。

2013年,红光村成立了道德讲堂,以宣传好人好事为主要内容,坚持定期讲课。该村道德讲堂的第一课由本村10组村民,被评为“好媳妇”的陈春玲为大家主讲。当这位普普通通的农家妇女将自己如何孝敬公婆、照顾失去双亲的侄女的事迹用最质朴的语言讲出来时,赢得了现场听众的热烈掌声。该村干部感叹道,以前大道理讲了不少,但产生的道德冲击力远远比不上身边事来得震撼,因为身边的典型最接地气、最有说服力。

自开展文明村创建工作以来,红光村各项事业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先后获得“市级文明村”“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等荣誉称号,一跃成为全镇乃至全县的明星村。

5 马岭村:完善设施共致富

在常袋镇马岭村的街道上,整洁的水泥路面上看不到杂物,群众或在街边精神文明长廊前观看,或在街头文化广场的健身器材上锻炼,形成一道道独具特色的风景。

要想富,先修路。曾经的马岭村,只有老祖宗们走出来的几条黄土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群众出行严重不便。为此,该村从改善群众出行条件入手,先后筹集资金160万元,高标准修筑通组入户水泥道路8.3公里;筹集资金40万元,安装路灯67盏,使全村9个村民组的大街小巷全部实现水泥硬化和夜晚亮化。

小浪底专用线从马岭村穿境而过。近年,该村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先后募集资金76万元,对专用线两侧1.5万平方米地面进行了硬化,修筑护栏3000米,美化精神文明墙体1300米,垒砌花池子137个,修建标准厕所102个。如今的马岭村成了宜居宜游的美丽乡村典范,被确定为“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

马岭村不仅搞好了环境,还要让群众腰包鼓起来。该村把发展重心投向农业特色产业,先后引进瑛泽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投资2000万元建成日光温室蔬菜大棚82座,种植高端反季节新品种蔬菜;引进金禾农业有限责任公司,投资4000万元发展大粒樱桃700亩、高端葡萄300亩、猕猴桃200亩、蓝莓100多亩等,为全村增加收入600多万元。

郑战波 谢计超 权继普 韩园园 王勇兵 张改红 文/图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