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2版:洛阳·要闻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15年1月13日 星期
市纪委监察局强化监督问责,去年追责144个单位1533人
整治“为官不为” 持续改进作风


去年以来,市纪委监察局围绕事关全市发展大局及群众反映强烈的“庸懒散拖”“为官不为”等问题持续进行了督查追究,问责144个单位1533人,促进了我市各级党政机关提高效能,优化了发展环境。

治理“庸懒散拖”,向61个重点项目派驻效能廉洁监督组

去年,市纪委、市优化办针对我市一些干部工作精神状态不佳、不敢担当、回避矛盾、办事推诿、效率低下等问题,从5月起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庸懒散拖”问题专项治理工作。

专项治理行动首先指向重大项目建设领域。

“重大项目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牛鼻子’,重大项目能否规范、高效、廉洁运行意义重大。”市纪委效能室主任、市优化办副主任张希法说,为着力解决重大项目建设中的“庸懒散拖”“中梗阻”和失职渎职等问题,市纪委监察局向61个重点项目派出6个效能廉洁监督组。

通过集中治理,共发现效能低下、违反廉洁自律规定等问题52个,目前已解决19个;对未解决或尚未完全解决的33个问题,向责任单位下发督办函3份,有力推动了市重点项目建设顺利进行。

在各县(市)区,纪检部门也纷纷“亮剑”。

王廷慧是老城区纪委常委。去年12月19日一大早,他带领一个暗访督查组前往洛浦办事处,检查是否有违反上班纪律现象。

去年,老城区成立了以纪委常委为组长的5个暗访督查组,建立了工作台账,做到周检查、月分析和季总结。同时,该区还实行区、办事处两级作风效能监督检查联动,区暗访督查组每周对所分包辖区暗访检查一次,各个办事处暗访组实行交叉检查,做到了明察暗访不留死角、执纪问责不留情面、监督检查不留空当。

整治“为官不为”聚焦四类重点问题,追责92人次

对我市政治生态中存在的“为官不为”现象进行专项整治,是去年市纪委监察局整治干部作风的另一把“利剑”。

整治行动伊始,市纪检机关就明确了四类需要重点治理的问题——责任意识淡薄,不负责任,阳奉阴违,“为官不为”;精神状态低迷,工作消极,平庸懒惰,廉而不勤,不廉不勤;宗旨意识不强,作风粗暴,推诿扯皮,办事拖拉,效率低下;不作为乱作为,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弄虚作假,失职渎职。

去年10月,市纪委监察局组成4个专项效能调查组,对洛阳古城保护与整治、“华夏文明第一河”示范段建设、伊洛河水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垃圾综合处理园区建设等4个项目,在推进中是否存在“为官不为”等问题展开效能调查。

以洛阳古城保护与整治项目为例。市、区两级纪委相关负责人多次带队到项目指挥部,详细查阅工程建设台账等资料,深入项目建设现场,检查是否有违反政策规定乱作为、违反廉洁自律规定等行为,领导干部在项目推进中是否存在“为官不为”现象。去年,有45人次因不正确履职影响项目建设被追责,其中18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

去年5月,市纪委监察局了解到孟津县畜牧局存在乱收费问题。经调查,该局党组成员石某与下属单位县动物卫生监督所的李某、兰某在办理动物防疫合格证时,以印发养殖场管理制度为由,向养殖户收取费用,共收取100户18000元,属乱收费行为。石某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李某、兰某分别受到行政记过处分;县动物卫生监督所副所长谢某因隐瞒包庇行为受到行政警告处分,县畜牧局局长也因失职受到行政警告处分。

这样的典型案例,去年我市还有多起。据统计,在“为官不为”专项治理中,共追责92人次,取得了“处理一人、教育一片”的效果。

建立干部勤廉考评长效机制

“实现干部队伍勤政廉政建设常态化,关键要靠制度来保证。” 市纪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去年9月,我市印发了《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勤廉考评制度》,明确勤廉考评的对象为各县(市)区、市直各单位领导班子和县级领导干部。

对领导班子重点考评其对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贯彻执行情况,地方、部门主要任务完成情况,重大项目推进落实情况,党风廉政建设情况。对县级领导干部重点考评其承担重要工作任务情况,是否有决策失误或者工作出现重大过错及个人责任情况。

勤廉考评采取平时考核、半年考评和年终总评相结合方式进行,考评结果作为干部提拔、任免的重要依据。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市纪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市纪委监察局将尽快完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勤廉考评制度实施细则》,构建强有力的考评体系,建立重点突出、操作性强的工作台账,加快全市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勤廉考评制度的实施步伐。

本报记者 李东慧 通讯员 胡祥龙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