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新华通讯社主办的《瞭望》杂志,今年第1期刊登《新常态 “洛阳路”》一文,报道我市围绕建设名副其实的中原经济区副中心城市,打造中原经济区重要增长极、文化示范区、最佳宜居地、开放创新城,立足市情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发展之路。本报今日全文转发,敬请关注。
站在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新的历史起点上,洛阳市委、市政府辩证看待新常态,保持进取心,围绕建设名副其实的中原经济区副中心城市,打造中原经济区重要增长极、文化示范区、最佳宜居地、开放创新城;立足市情,准确把握“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的经济发展新常态,创造性地实施了盘活资源、创新驱动、发展新兴三大稳中求进战略,开启了洛阳市向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发展的进军之路。
新型工业化的
“洛阳智造”
制造,只能推动繁荣和成长,唯有创造,才能走向自立和强盛,强硬国家民族的脊梁,让梦想变成现实。
走“自己”的路,路越走越宽广。矿山机械制造巨头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凭借全球最大、最先进的1.85万吨油压机(最大镦粗力高达2万吨,可锻造单重700吨钢锭、450吨锻件),实现了自主品牌的产品出口,并通过海外收购,构建起海外核心制造基地,在欧洲、南美、南非等地大显身手。国内实力最强的玻璃钢化设备研发制造企业洛阳北方玻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构建了完善的国际销售网络体系,产品成套出口到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韩国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美国苹果公司标志性工程、新加坡机场、越南APEC会展中心、中国“鸟巢”及“水立方”等许多重大标志性工程上都闪耀着洛阳北玻“智造”的光芒。国内最早的硅材料生产企业洛阳单晶硅有限责任公司通过搬迁改造,实现了结构优化、技术升级,主要产品中的电子级硅抛光片已由直径1.5英寸发展到直径6英寸,年产120兆平方英寸,并向直径8到12英寸升级迈进……
制造只能走快,“智造”才能走远,洛阳装备“装备世界”不是梦。2014年前8个月,洛阳装备制造业产品出口到全球124个国家,其中对43个国家出口成倍增长,新开拓9个新兴国家市场,并实现了稳中有为。2014年12月1日,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洛阳北方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和洛阳北方玻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3家洛阳企业,被授予“中国外贸出口先导指数样本企业”称号。一拖、中信重工、洛轴……洛阳的一大批“共和国长子”企业和配套建设的14家国家级科研院所,成就了洛阳的“重工业基地”称号,洛阳一度跻身全国五大工业城市行列。在全球装备制造业竞争白热化的今天,洛阳近年取得的成绩可谓来之不易,它蕴含着洛阳驾驭新常态,实现新发展的非凡智慧,彰显了洛阳这一老重工业基地的光明前景,坚定了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信心。
招大商引大智,借长梯上高楼。2013年中国惠普有限公司与洛阳市人民政府签署了总投资20亿美元的惠普-洛阳国际人才及产业基地项目。这不仅是洛阳有史以来引进的投资规模最大的信息产业项目,也是惠普公司在中原区域唯一的国际软件人才及产业基地。同时,在洛阳的“863创智广场”,由中国500强企业中兴通讯总投资35亿元打造的智慧产业基地项目,也正在如火如荼进行。看今朝,“863创智广场”“恒生科技园”“呼叫中心产业园”“中国动漫之都产业园”等一批信息产业园相继在洛阳发展壮大,这些产业园也吸引了平安数据、用友软件、金蝶软件等国内知名科技企业落户。
在新一轮大招商潮中,洛阳市把“高智商”作为主攻方向,将承接产业转移与推动产业升级创造性地结合起来,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新兴化,新兴产业规模化,传统、新兴产业高新化、国际化。截至目前,在洛阳投资的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企业已达69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25家,惠普集团、微软集团、甲骨文、瑞典山特维克公司等纷纷选择在洛阳投资发展。一个传统的制造大市正在向“智造”强市迈进。
构建创新联盟,众“智”成城。洛阳最不缺的是创新“基因”——中国“四大发明”中的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都诞生于此。洛阳也不缺创新资源——拥有原部属科研院所12家、省级以上研发中心140个、各类大型试验检测设备1000多台(套)、各类专业技术人才17万名,在河南乃至全国都处于领先地位。洛阳市推动产学研军融合,“用”字当先,把试管和柜台连接起来,变科技、经济两张皮为一张皮,使科技释放出“第一生产力”的耀眼光芒。
在我国轴承行业,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要想了解行业最前沿科技成果,看中国滚动轴承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就够了。在这个集我国18家轴承业顶尖企业、高校、研究机构于一体的联盟中,担任“盟主”的就是位于洛阳市的轴研科技。该联盟成立4年来,在5个轴承领域国家级重点项目中,有4个由轴研科技牵头。通过国家验收的“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轴承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轴研科技联合13家企业和高校、科技院所开展联合攻关,首套高铁轴承样品指标赶上甚至超越国际同类产品,实现了国产高铁轴承技术零的突破,为中国高速发展的高铁产业安装了一颗奔腾的“芯”。 (下转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