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记者昨日从市金融办获悉,2014年,我市持续增强金融对经济的支撑保障能力,每新增1万元存款,就有8400余元贷款支持企业发展。
1 新增贷款主要投向六大领域
截至去年12月31日,我市完成融资543亿元,总量居全省第二位,超出省定目标73亿元,同比增长14.4%。其中新增贷款334亿元,资本市场融资209亿元。
据统计,新增贷款投向最多的为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房地产、批发和零售、制造,以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
2 金融机构新增存贷比创17年来新高
随着我市金融机构存贷比的大幅提升,金融支撑能力也持续增强。
截至去年12月底,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3744.6亿元,比年初增加394.3亿元,同比增长11.8%;贷款余额2300亿元,比年初增加334亿元,同比增长17%。
金融机构余额存贷比为61.4%,高于去年同期2.7个百分点,创10年来新高(2005年以来);新增存贷比为84.7%,高于去年同期14.4个百分点,创17年来新高(1998年以来),也就是说,我市金融机构每新增1万元存款,就有8400余元贷款支持企业发展。
3 金融创新效果明显
市金融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我市金融创新也取得了明显成效。
■亮点一:还贷周转金业务。为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帮助企业无间隙地获得融资,降低短期融资成本,维持企业良好的信用记录,市财政出资2000万元,为我市小微企业流动资金到期还贷续贷提供垫资服务,且在10天周转期内免缴任何费用。截至去年年底,我市共办理该业务140多笔,政府2000万元资金周转量超过25倍,周转额达5.1亿元,为企业节省倒贷成本1000多万元。鉴于我市此项业务成效明显,省财政奖励我市600万元,专项用于加强还贷周转金业务。
为进一步扩大周转金规模、提升周转金服务效能,日前市政府决定,由市财政再出资2000万元,各县(市)政府分别配套500万元,使还贷周转金规模达到1.5亿元,年放大率在30倍左右,提供周转金60多亿元,使更多相关企业受益。
■亮点二:企业增信基金。为有效解决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普遍存在的信用不足、抵押担保物缺失、融资担保难等问题,市政府决定由财政出资8000万元,设立小微企业信贷政府增信基金,与贷款企业所缴纳保证金共同构成增信资金池,合作金融机构按增信资金池总体规模的8倍至10倍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支持。目前,市政府第一笔增信基金1000万元,合作银行10倍放大规模,现已投放11笔,金额5480万元,提高了企业融资比例。
■亮点三:中小微企业信用评级。按照计划,我市每年选择1000家企业,由市财政每年安排200万元用于补贴评级费用,按照每家参与评级企业补贴2000元的标准,委托国内知名第三方评级机构对其进行评级。2014年我市完成信用评级793户,该业务自2012年开展以来,完成企业评级2473户,向评级企业授信45.2亿元,发放信用贷款20多亿元,有效提高了企业融资效率,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
■亮点四:应收账款融资服务。针对企业一方面普遍存在大量闲置的应收账款,另一方面又缺乏抵押担保融资的境况,市金融办和人行洛阳市中心支行大力推广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已发放贷款39笔6.5亿元,盘活了企业应收账款。
■亮点五:中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补偿政策。针对中小微企业因规模小、财务制度不完善、抵押担保难等因素导致的银行惜贷问题,市财政拿出3000万元,通过建立中小微型企业信贷风险补偿机制,分散金融机构贷款风险,有利于提高金融机构贷款投放的积极性。目前,已有7家银行递交信贷风险补偿申请,涉及贷款笔数7笔,申请补偿金额898.24万元,现正积极办理审核手续。
本报记者 李迎博 通讯员 贺嘉宝
名词解释
存贷比,是指商业银行贷款总额除以存款总额的比值。一般来说,存贷比越高,银行的赢利能力就越强。同时,存贷比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力度,存贷比越高说明金融对地方经济支持力度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