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2版:洛阳·要闻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15年1月21日 星期
作为洛深对接的试点区与突破口,洛阳高新区抢抓机遇,通过深化与深圳合作,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
高新区:对接深圳,发展注入新动力


(上接01版)在洛阳高新区核心区建设“洛深创新科技园”,为洛阳市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性服务、科技服务、金融服务产业,为洛阳建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体系和平台等。

此外,洛阳高新区的4家企业还与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兴创业投资基金管理公司、深圳瑞福达液晶等企业进行了对接,就共同研发、投资开发新产品、产品采购等达成初步合作意向,上述深圳公司近期将派人来洛进行实地考察。

李新红说,洛阳高新区对接深圳的资本、技术、市场等,在以前机会很少。促成合作的,正是洛阳与深圳深化合作的机遇。

去年,我市邀请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对我市进行产业和空间规划。洛阳高新区紧紧抓住这次合作机遇,和深圳方面“接上了头”“牵上了线”。

高新区上上下下行动起来。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马志强亲自带队到深圳对接,管委会其他领导和专业委局领导先后10次与深圳方面对接。

借用李新红的话,“基本上每周我们都要对接一次,不是深圳的人来洛阳,就是高新区的人去深圳”。

其中,对接最频繁的时间当数去年12月。当时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深圳建筑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的专家来到洛阳高新区,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调研活动。

对此次调研活动,高新区“盯得很紧”“对接很实”——

12月22日全天,管委会领导和全区招商口、民生口、建设口、党政口相关负责人座谈会;

12月23日全天,全区经济口相关负责人及装备制造、石化及新能源类、服务类、材料类企业座谈会;

12月24日,又是全天,深圳两家研究院相关人员集中对管委会领导进行访谈;

…………

针对此次调研活动,洛阳高新区共举行了9场专业对接座谈会,参会人员共计200余人。

如此大范围的调研活动,在洛阳高新区的历史上还是头一次。深化与深圳合作,洛阳高新区“动了真格”。

向深圳“取经”,打破“天花板”困境

之所以与深圳对接如此迫切、如此频繁,与洛阳高新区发展现状密切相关。

眼下,洛阳高新区最头疼的事情,就是土地资源有限。“有些项目效益不好却占着地,而好的项目因为没有地迟迟招不进来。”该区项目服务和经济发展局局长张弟说。

土地瓶颈只是洛阳高新区面临的诸多问题之一。李新红坦言,当前,高新区上上下下已意识到“标兵渐远,追兵渐近”的发展态势,高新区发展的“天花板”困境已经显现——

与其他兄弟城市的高新区相比,比“块头”,洛阳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整体规模尚小,辐射带动作用有限,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度较低;

比“个头”,各产业领域大企业不多,龙头企业更少,产业链还没有真正形成;

比“势头”,科技成果转化渠道狭窄,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器、加速器还不健全,企业发展壮大急需的空间、资金、人才等要素受限,后劲不足。

这些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的问题。

洛阳高新区的干部们坐不住了。

有人说,通过“腾笼换鸟”进行产业升级不失为一个好的对策。自2013年起,洛阳高新区启动了产业升级“腾笼换鸟”工作——针对不同地块,采用收储、搬迁、改造、提升等手段,鼓励、引导企业自主或联合调整产业结构,从而带动城市更新和产业升级,促进城区形象提升,进一步增强核心竞争力。

方案出台了,可响应者寥寥。“这使我们意识到,高新区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调整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来一场大的变革。变革的先决条件是要向先进城市学习,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体制机制。”李新红说。

通过陆续去外地一些发展较快的城市学习,洛阳高新区最终把目光锁定在了深圳。

深圳的高新技术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的每一步都凝聚着创新的基因。尤其是从20世纪90年代起,深圳着手转型,从过去“三来一补”的传统加工基地,一跃成为“高新软优”的现代化创新城市。

可以说,深圳产业转型升级的经验和举措,对于当前的洛阳高新区具有极高的借鉴价值。因此,对于洛深合作机遇,洛阳高新区期待已久,格外看重。

先行先试,争当洛深合作“桥头堡”

去年,经市委、市政府批准,高新区作为洛深合作的试点区,肩负着打开洛深合作突破口的重任。经过前期积极对接,目前洛阳高新区与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已签订了合作协议,委托对方为高新区进行产业和空间规划。

其中,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将为洛阳高新区做五个规划,分别是产业定位研究、基础设施更新改造投资可行性研究、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及建成区产业提升研究、政策体系研究和 “十三五”产业发展规划。

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将为洛阳高新区做两个报告:《拓展区空间发展策略研究报告》,主要包括土地开发适宜性评价、生态敏感性评价、整体空间发展策略研究等;《核心区修建性详细规划与专项研究报告》,主要包括核心区修建性详细规划方案等。

对于洛阳高新区来说,每个规划都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将对高新区建成区域内25平方公里的产业提升和空间发展规划提出具体解决方案,对25平方公里以外拓展空间进行产业布局和空间规划。

其中,产业发展区域内的1平方公里区域将被打造成发展核心区域,围绕产业升级、空间发展详细规划、投融资体系研究、园区管理及高新区相关改革研究等方面进行重点突破,突出核心区域对整个高新区甚至洛阳市的引领、转型、服务作用,使之成为高新区产业转型发展的试验点。

除了做好规划,洛阳高新区与深圳资本、市场、企业、技术等的对接也在有条不紊进行当中。

“借助与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的合作机遇,通过对方的引荐和推介,我们对接了一些项目。”张弟表示,这些领域的对接进一步拓宽了洛深合作的广度,深圳的发展经验、理念得以在更深层次和更大范围内推广,对于进一步带动洛阳高新区领导干部、企业经营者思想观念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与深圳对接,我们收获颇丰,深圳的发展理念、发展思路、创新意识都是我们所欠缺的。”马志强说,发展方式转变,关键在于领导思想观念的转变。与深圳对接,最重要的还是要学习深圳发展经济的先进理念和创新型思维模式。只有思想解放、观念更新,才能持续推动高新区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

马志强表示,洛深对接,是洛阳高新区加快发展千载难逢的机遇,高新区将顺势而为、主动作为,继续加大与深圳的合作力度,加快创新机制,加快引进项目,助力洛阳建设名副其实的中原经济区副中心城市。

本报记者 孙小蕊 通讯员 张燕萍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