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近30个品种2000盆洛阳催花牡丹受邀南下,亮相“2015遵义新春牡丹花展”,将这一革命圣地装点得分外亮丽。
在近年我国花卉市场整体不景气的大环境下,洛阳牡丹通过举办花展从而带动销售,多多少少让人嗅出了一些互联网思维的味道。
裕华园艺场是我市一家牡丹种植企业,位于孟津县麻屯镇,种植牡丹面积约200亩。这次亮相遵义的,正是这家企业提供的催花牡丹。该企业负责人郭胜裕有着近三十年的牡丹培育经验,也是省牡丹芍药协会的副会长,是位不折不扣的牡丹专家。
郭胜裕介绍,去年10月遵义市方面发出邀请后,他们便选出种苗来到遵义,培育在元旦前后盛开的反季节催花牡丹。在克服了西南地区湿度大、光照少、海拔高的困难后,洛阳牡丹成功绽放遵义市政府广场。
“人们在花丛中游玩、拍照,一下子拉近了当地人与洛阳的距离。”郭胜裕说,受近两年花卉行业整体不景气大环境的影响,传统的单跑销售模式越来越不适用于市场。因此,他们“展销结合”的步伐明显加快。截至目前,他们已在国内30多个城市办过花展。每到一处,都吸引了大量人气,不但扩大了洛阳牡丹的影响力,而且也能销售牡丹。
这种销售模式,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当下流行的互联网营销思维。
无论是免费模式、用户体验,还是打破中间流通环节等,先搭建平台“圈人”,再通过用户“圈钱”,是互联网思维的重要理念。例如,腾讯通过免费的QQ与微信软件,汇聚了一大批用户,然后再推出游戏、广告、金融等收费项目;金山等杀毒软件是免费的,但聚集一批用户之后,便开展广告业务从而赢利;红极一时的手机制造商小米,最初的产品是“MIUI”手机操作系统,在聚集了一批“粉丝”之后便开始将目光转向手机制造……
这与我市通过在外地开展花事活动,进而带动牡丹销售异曲同工。
市牡丹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在近年我国花卉市场总体冷淡的背景下,在销售领域搭建平台成了牡丹营销的重要手段。一方面,我市瞄准大城市和重点旅游城市,扶持牡丹企业在外地办花展、建园、建基地,在国内外建设展示营销窗口,如在上海、重庆、南京、美国西雅图等地建设牡丹园,在广州、深圳、三亚、台湾杉林溪等地组织每年一度的牡丹产品展销活动。另一方面,我市还通过举办牡丹高峰论坛、牡丹加工产品博览会、油用牡丹发展论坛等,使洛阳牡丹的影响力从观赏向深加工方向发展,“洛阳牡丹粉丝”逐渐增多。
在此影响下,遵义市计划发展油用牡丹产业,向我市抛来橄榄枝。经过考察协商,该市日前与我市三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首期将建设1200亩油用牡丹及100亩观赏牡丹。 本报记者 郝洋 通讯员 章笑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