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1版:首版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15年1月22日 星期
新安县曹村乡庙岭村一口699.6米深的水井,刷新我市饮水井深度纪录,其背后更有一串五味杂陈的故事——
“转亲”女支书的水井梦

武桂英(前)带领村民开挖自来水管道

核心提示

山路弯弯,路途漫漫。18日,记者翻山越岭,来到新安县城西北40公里的曹村乡庙岭村。在村头一口699.6米深的水井旁,92岁老人仝桂香握着记者的手说:“这辈子,忘不了一个日子和一位恩人。”

这个日子,是2014年12月26日。那一天,碗口粗的甘泉从699.6米深的“火焦石”岩层下喷涌而出,这口“洛阳最深井”结束了庙岭村祖祖辈辈没有水井的历史;这位“恩人”,是那一天蹲在角落里、泪湿衣衫的村党支部书记武桂英。

1 27年前她出嫁,是小时定下的“转亲”

武桂英,注定与这口井结缘。

马尾辫,齐刘海。初见武桂英,51岁的她正和乡亲们一道,用力把胳膊粗的输水管往沟里拉。

见到记者,武桂英用布抽打掉外衣和旧皮鞋上的层层黄土,笑着说:“外边冷,去里边说。”

在简陋的办公室里,记者与武桂英促膝而谈。说起庙岭村的旱,武桂英说她忘不了27年前的一个晚上。

那晚,昏黄的灯光下,武桂英的父亲含着眼泪对她说:“咱这儿缺水,你兄弟找不到媳妇,你得为家里多想想。这是你们很小的时候,咱家和王家、张家定下的‘转亲’,咱们不能坏了规矩!”

就这样,24岁那年,武桂英与同村王家的儿子王芳结婚,王芳的妹妹则成了同村张家的儿媳。

庙岭村,6个村民小组,22个小自然村,800多口人,分布在大小10多道山梁上,穷山恶水,十年九旱,村民十天半月不洗脸、不洗脚是常事。地下石英砂岩结构,让村中多次打井都无果而终。

村子穷、缺水,外地姑娘根本没人愿意嫁过来,是有名的“光棍村”。“转亲”,成了当时庙岭村村民的普遍做法。

“俺不能让俺村的闺女、小伙子再像俺这辈一样,受这‘穷’和‘旱’的苦!”武桂英眼睛有些湿润。从那时起,武桂英暗下决心,要为家乡改变做点事。

2 “庙岭村,得有井!”

2008年,刚刚担任村委会主任的武桂英有了大胆的想法:“旱烟,旱烟,旱地才长烟。”

武桂英挖了一包土,跑到县里请专家化验。测试结果说土壤完全适合烟叶种植,这让武桂英欣喜若狂。

当年,武桂英挨家挨户、好说歹说,动员乡亲对土地进行调整合并,发展1000亩烟叶的连片种植。

栽烟时,大旱已数周。武桂英站在田边,舀一瓢水浇下去,转眼就渗完,这让她心里直犯嘀咕。全村的水窖全用上,结果还有200亩没浇到水。那年全村最少减少收入10万元。“10万元啊!”武桂英加重语气,在她眼里,那可是一个天文数字。

不过,有了耐旱的烟叶,村子还是渐渐有了生机,有了余钱的村民开始发展规模养猪。但两年不到,存栏100头以上的猪场还是因为缺水相继关闭。

“庙岭村,得有井!”武桂英下定了决心。 (下转02版)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