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5版:加快建设名副其实的中原经济区副中心城市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15年1月23日 星期

2015,在提质增效上求新突破


在市委十届十三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洛阳已经明确了目标,拿出了举措,突出了重点,强化了保障,谋定了新常态下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

化蓝图为现实,关键在做。

具体到2015年,市委已发出号召:立足于干、立足于拼,奋力攻坚、充分挖潜,努力在稳定增长、提质增效上取得新突破,打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2015目标“列表”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

——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0.5%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

——外贸出口增长10%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3%以内

——城乡居民收入增长9%左右

● 在先进制造业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高成长性服务业发展、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民生改善等方面扩大有效投资

确保全年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400个,完成投资550亿元以上

● 全年计划实施亿元以上工业结构调整项目340个,完成投资650亿元

● 全年计划实施重大服务业项目53个,完成投资153亿元

2015机遇“列传”

工业4.0

● 以机器人、智能制造为代表的“工业4.0”时代已悄然来临。国家正研究制定具体扶持政策,河南省已将我市定位为机器人及先进制造业产业基地

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

● 随着我国“一带一路”重大经济战略加速实施,我市的开放平台将进一步拓展提升

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市

● 借助此项试点工作,我市已在新型城镇化、农村集体土地流转等领域争取到许多先行先试的政策机遇

带薪休假常态化

● 落实带薪休假制度成为新常态,娱乐休闲、医疗卫生、健康养老、养生度假等消费需求将会越来越旺。我市在此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和条件,机不可失

国家清理规范税费等优惠政策

● 在此背景下,我市在生态环境、资源能源、产业配套、企业服务等方面的综合优势将迅速凸显,有利于我们在开放招商、承接产业转移中脱颖而出

央企分离移交“三供一业”工作试点城市

● 试点优惠政策将使30余家驻洛央企、20余万名产业职工受益,将为我市带来约20亿元的直接投资

国家信息消费试点市

● 此项试点将刺激我市信息消费,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

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

● 借此试点政策将进一步提升我市的经济影响力和辐射力

洛深合作深化

● 随着双方合作对接的进一步深入,深圳精神、深圳理念将对我市各个层面产生深远影响

深化三项举措

会场声音

治本之策,重中之重,长期坚持

工作部署

开放招商

不拼优惠拼服务,不拼政策拼环境。按照“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思路,围绕十大重点产业,加快引进一批龙头型项目,吸引配套企业跟进。同时,突出抓好签约项目的跟踪落实,确保招商项目履约率在95%以上、开工率在70%以上。

服务企业

坚持大服务、常服务、真服务。支持硅光伏、有色金属等行业发展,化解产能过剩压力,发展精深加工、拉长产业链。加大金融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落实中小企业担保贷款风险补偿政策,扩大还贷周转金和增信基金贷款规模,用好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天使投资引导资金等。

优化环境

使投资者成功赚钱是最大的环境。强化企业服务办公室协调、督查、问责职能,完善责权一致的领导分包企业机制。对首问负责、领办代办、文明执法等制度落实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及时有效处理企业投诉事项,严格追究行政职责过错。

推动工业转型升级

会场声音

使“洛阳制造”迈向“洛阳智造”

让洛阳装备“装备世界”

工作部署

关于传统产业

● 加快推进传统制造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发展

● 加快推进石油化工与新型煤化工的融合发展

● 加快推进军品和民品的融合发展

延伸产业链条,重点抓好有色金属的延链和补链,加快双瑞万基1.5万吨海绵钛及下游产品等项目建设步伐

关于新兴产业

高端制造方面

以中科院(洛阳)机器人与智能装备创新研究院为载体,大力实施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攻坚行动计划,重点建设高新区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示范基地、洛阳国家大学科技园、伊滨智能装备产业园、中信重工高端装备产业园等项目。

电子信息方面

大力实施电子信息产业三年行动计划,加快18个信息产业园区建设步伐,确保心里程平板电脑及河南总部等项目第一季度投产。

新材料方面

重点抓好鹏起实业新材料研发孵化、大智实业钨钼材料深加工等项目。

新能源方面

重点发展光伏、锂离子动力电池、太阳能光热、风电关键部件和装备,加快东风电动车等重点项目建设步伐。

生物医药方面

加快建设中科科技园、华美生物医药产业园、华大基因洛阳农业创新中心等项目。

同时,强化与高校、科研院所的深度合作

新建市级以上研发中心60个

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5家

新增创新型(试点)企业3家

促进服务业提速发展

会场声音

区域错位发展,产业顺次发展,重大项目优先发展

工作部署

优先发展现代物流业

重点抓好中储物流、国龙物流、林安物流等园区建设,培育家电、建材等专业物流基地。

强化文化旅游业龙头带动

重点抓好老城历史文化街区、二里头国家夏文化博物馆、中央新影华夏文化产业园、白云山国家旅游度假区、河洛古镇等一批重大项目,谋划建设丝绸之路文化交流中心,促进伏牛山农业休闲度假游带、沿黄河休闲度假游带提档升级。

加速扩张信息服务业

加快中移动呼叫中心、惠普国际软件人才及产业基地、中兴通讯智慧城市产业基地等重大项目建设步伐。推进软件、创意等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产业,争创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

优化升级商贸流通业

突出抓好城市综合体、现代专业市场建设,培育特色商业街,加快发展楼宇经济。

积极发展健康服务业

加快国家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建设步伐,跟踪推进泰康人寿养老社区、凤凰水城温泉养生、西泰山老年休闲养生养老社区等社会资本投资项目,打造健康养老服务产业集群。

大力发展会展业

积极申办、引进知名展会、商务会议,培育特色展会品牌。

发展特色高效农业

会场声音

粮食生产无优势

发展特色高效农业优势得天独厚

工作部署

● 确保前坪水库年内开工建设,小浪底南岸灌区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实现突破

● 新增农机动力5万千瓦以上

● 完成农民科技培训7万人次

● 新发展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家

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各50个

市级农业产业化集群5个

● 实施高标准良田“百千万”工程,粮食总产稳定在40亿斤以上

打造近郊都市农业圈等“一圈四带”,建设5个至10个市级都市生态农业示范区,新增休闲农业园区15家

持续改善民生

会场声音

坚持“过紧日子”

把有限财力更多地用在改善民生上

工作部署

● 全年新增城镇就业10万人、再就业3万人,完成创业培训1万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3亿元,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万人

● 实现城镇居民医保参保96万人

● 新开工保障房7.3万套、竣工2.4万套

● 实施120个贫困村整村推进工程,搬迁7000户,脱贫59520人

● 深入推进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鼓励引导“公建民营”试点幼儿园发展

● 开工建设河科大二附院全科医生培训基地、栾川县中医院病房楼等重点项目

● 完成889个环境集中整治达标村创建任务

抓好81个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

● 改造农村危房5000户

解决24万群众安全饮水问题

硬化通组通户道路2000公里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会场声音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工作部署

大力实施大气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等行动计划和林业生态建设提升工程。深化水环境综合整治,治理河道47公里。深入开展城市区“四河七渠”水环境整治,确保城市区排污口全部截流。加快水生态文明示范区、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园区等重大项目建设步伐。完成造林绿化50万亩以上。从今年开始,全市范围内凡是荒山荒坡、道路两侧和不适宜种庄稼的地块,都要植树造林。

抓好城乡统筹

会场声音

突出文化特色、突出生态宜居、突出产城融合、突出城乡一体

工作部署

开工建设中原大道、东环路、南环路、李楼快速立交桥等工程。加快伊洛河生态文明示范区、万安山生态文化旅游文化综合实验区、高铁龙门站周边区域、隋唐城遗址里坊区等片区的规划建设步伐。重点抓好环城东路北段、汉宫路东段等21项续建工程,孙辛路改扩建、环城西路北段等10条道路建设工程开工。全年实施棚户区(城中村)改造项目200个,征迁2400万平方米,开工1200万平方米,竣工600万平方米,安置群众2.2万户。加快机场改扩建、城际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项目前期工作进程,争取使310国道、洛吉快速通道二期、二广高速瀍河互通立交桥等项目早日投运。争取开通至台湾、韩国航班。加快首阳山至市区长输供热管网等项目及热源点规划建设步伐。

全面深化改革

会场声音

鼓励创新、宽容失误,坚决防止消极懈怠贻误改革时机

工作部署

实现驻洛央企“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大头落地。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部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大幅度减少前置审批,探索建立政府行政审批目录清单、政府行政权力清单、政府部门专项资金管理清单和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清单。加快推进企业投资项目核准改革试点工作,大力推行网上审批。完成党政机关公务用车改革。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

本报记者 孙自豪/文 茜文/制图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