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2版:文 体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15年6月10日 星期
科技改变生活
写稿机器人上岗记者会下岗吗


近日,人类与机器人再次进行了一番较量——比赛写新闻。虽然最后机器人败北,但是它又一次刷新了人类的认识。以往在人们的印象里机器人只能从事机械、繁琐的简单工作,但是在这个智能时代,先有IBM的深蓝打败了世界棋王,后有机器人与人类PK创造性的工作之一——写作。如此种种不得不让我们担忧,机器人如此强悍,未来到底会不会抢走人类的饭碗?

新闻缘起

机器人与记者比赛写稿

近日,国外媒体公认的写作能手、美国国家公共电台(NPR)驻白宫记者Scott Horsley和一台可以写新闻的机器人WordSmith进行了一场写新闻比赛。在Dennys餐饮公司的财报公布后,Scott Horsley用了7分钟写完了这条新闻,而WordSmith只花了2分钟,但在稿件质量上, Scott Horsley获得了更多人的支持。

机器人写新闻开始备受关注,是源于2014年7月美国加州发生的一次4.4级地震。在地震发生后仅3分钟的时间里《洛杉矶时报》便在其网站发出消息,是所有媒体中最快的。其之所以能够抢占先机,是因为该报道的作者是一个名为Quakebot的新闻自动生成系统机器人。

核心关注

机器人只擅长写结构化的稿件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原常务副理事长韩力群告诉记者,所谓机器人撰写新闻报道,应该属于人工智能的范畴,实际上你看不到一个机器人在敲击键盘,而是电脑在自动生成稿件,这是由一些智能算法和程序软件完成的。

“目前,机器人只擅长写一些结构化的稿件。”韩力群说,很多新闻是有相对固定的格式的,比如球赛、突发事件等。而消息的导语也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这5个固定要素。因此要撰写这种格式比较固定的、不需要进行创作的稿件时,就可以事先设定好一些套路程序,就像做好一个个模板一样,然后给机器人一些不同的素材,让它们将其填到模板里去,从而完成稿件的撰写。

机器人与记者未来或将各司其职

当人们担心机器人会不会抢了记者、编辑的饭碗时,业界却有不少人士认为二者未来将是各司其职的关系。

韩力群认为,机器人写稿件不可能有训练有素的人类写得那么好。记者的知识是日积月累的,用的时候可以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而机器人只能依靠人类为其存储的语料库及写作知识程式来写作,而这些与其说是“写作”不如说是“生产”更恰当。她说,机器人对记者来说只是一种辅助的工具,可以把记者从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使记者有更充足的时间采访深度报道,进行选题策划。

美联社表示,机器人写作并不意味着记者会丧失工作,而是将美联社记者解放出来,专注于做更多注重人性化色彩、体现人类智慧的内容,而机器则做其擅长的对大量数据的收集整理,以及有规律可寻的结构化文字工作。

专家建言

机器人不是敌人,或将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自1959年美国制造出第一台工业机器人以来,机器人在日本、韩国等工业化国家得到了大规模应用,并且越来越朝着“小而有力”“聪明好用”的方向发展。但是另一个问题也随之而来,机器人会不会让各国本已十分严峻的就业情况雪上加霜。

在业内专家看来,短期内机器人可能抢走一些工作机会,但从长期和全局来看,机器人不但不会抢走工作机会,反而还会创造大量就业机会。韩力群说,日后大规模使用机器人,会有更多的人转向从事机器人研发、生产、维修以及相关教育、培训等领域的工作。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所长于海斌也指出,从2004年到2008年,德国的机器人总量增加了约2.3万台,同期的失业率从4%下降到1.8%,“这些数据说明,机器人数量的增长不会造成大量失业,相反,更多的就业机会被创造出来”。

“我们不应该把机器人放在与人类对立的位置,而应该建立和谐友好的人机关系。” 韩力群说,机器人把人从简单重复和危险工作中解放出来,使人可以投入更具创造性的工作。未来,在机器人面前,人仍将具有无法替代的优势,而未来的世界将由人与机器人协作创造。

(据《科技日报》)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