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只身在外,辛勤工作,却不忘资助当地的贫困学生;她,年过古稀,起早贪黑,只为大家生活的环境干干净净;他们,悬壶济世,挺身而出,在火车上携手救治生命垂危的乘客……今天,让我们通过三个故事,一起感受无处不在的爱!
给32名农村娃当“爸爸”,累计资助8万元——
王济哲:把爱心从洛阳带到青岛
这两天,青岛山区气温降至-10℃,洛阳市民王济哲再次来到他资助的11名当地学生家中,为他们带去新年礼物——新书包和压岁钱。
10年前,王济哲来到青岛工作,家庭并不富裕的他每月从工资中省出500元,用于资助贫困学生……
爱心不分地域
王济哲是洛阳市吉利区南陈村人,2005年,他来到位于青岛开发区的青岛丽东化工有限公司工作。如今,他已成为公司技术部实验科的主任。
“去青岛工作前,我曾去山区做项目,那里的孩子很苦。”王济哲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孩子,有过同样的经历,于是产生了资助贫困学生的想法。之后,他经常前往山区,给贫困学生带去生活必需品。
到青岛后,刚把工作安排好,王济哲就联系了当地的红十字会,提出资助困难学生的想法。
“我想捐助上小学和初中的孩子,他们没有劳动能力,不能因为环境影响他们的成长。”很快,王济哲拿到了困难学生的名单。10年来,他资助了32名贫困学生,累计花费8万元。
“叔叔就像爸爸”
王济哲工资并不高,每月,他把大部分工资寄回家里,在剩下为数不多的“零花钱”中,挤出500元捐到红十字会,再由红十字会送到孩子们手中。
除了捐款,王济哲每周末都会抽时间到孩子们家里,陪他们聊天。
王济哲说,这些受资助的孩子,生活比较单调。他一有空就会带他们去海边走走,去公园逛逛。
得知哪个孩子缺文具,他立马就去买;回到公司,他动员同事捐衣捐款;有时,他会租一辆车,将水果、蔬菜给孩子们送去……
王济哲的事迹早已传遍青岛的大街小巷。一次,青岛电视台来采访他。一个被他资助的女孩说:“叔叔就像爸爸,看到他我特别高兴。”
“五星级”志愿者
不论严寒酷暑,王济哲每月都要到青岛市中心血站捐献血小板。10年来,他捐献全血、血小板共48次,总量折合全血超过35000毫升。
作为青岛市黄岛区红十字志愿服务队的成员,王济哲还积极参与各项社会志愿活动:到养老院看望老人,到街头为白血病患者募捐……他每年的志愿服务时间都在200个小时以上。2014年,王济哲被青岛市红十字会授予“五星级红十字志愿者”称号。
“我今年51岁了,回馈社会的方法就是多做好事儿。新的一年,我计划再资助18名困难学生,希望全社会能对这些贫困孩子多一些关爱。”王济哲的话像冬日里的阳光,让人倍感温暖。
本报记者 王晓丹
洛宁“扫路奶奶” 义务扫路十余载
“报道报道楼上的老太太吧,她是位好人。”近日,在洛宁县物资市场,销售电动车的杨师傅顾不上招呼客户,连忙推荐起身边的好人。
杨师傅说的好人,是住在楼上的古稀老人杨巧,自打老太太搬来以后,整个市场都“靓”了。他说,物资市场是个老市场,一层是商铺,二层、三层是住宅。平日里,各种杂货、废品堆在路边,院里车多路堵,污水横流……
两年前,市场里突然来了一位背箩筐捡垃圾的老太太,有时一天能来回跑几十趟。“开始,我以为她是拾破烂的,后来才知道,她是刚搬来的住户。”杨师傅说,渐渐地,大家习惯了有个瘦小的老太太在市场里捡垃圾、扫马路。一天晚上,杨师傅在店里忙到11点,临走时他看到老太太还在扫;第二天一早,他开店门时,老太太正在倒垃圾……
“市场里有20多个店面,住着200多户居民。”居民范石头指着楼道里成堆儿的扫帚头说,老太太不舍得扔,说找些竹枝绑上还能用。
常年扫地,老太太扫出了经验:每天晚饭后出门干活,将整个市场的道路清扫一遍,第二天早起再扫一遍,“不耽误大家白天干活”。
2015年1月底,范石头一连几天没有看到老太太的身影。一打听,原来她外出买菜时滑倒,左手粉碎性骨折。本以为市场又该变得脏、乱、差,没想到老太太出院没几天,又开始扫地了。
“我活了大半辈子,头回见这么执着的人。”杨师傅说,在这院里,人人都知道老太太每天义务扫地的事迹,孩子们都称她“扫路奶奶”。有一次,几个商户合计凑点钱给她送去,老太太却翻脸了:“你们要是给我钱,我就不干了。”
听完大家的介绍,记者看了一下手表,刚过下午6点,朴素的老太太拿着扫帚和簸箕出来干活了……
老人的女儿说:“母亲爱干净,走到哪儿就扫到哪儿。以前在村里扫,2002年从底张乡搬到县城后,就开始在这里扫了。” 本报记者 朱艳艳 通讯员 谭宁亚 李峰 文/图
火车上紧急抢救患者,患者病愈送来锦旗——
赵柏丽:我们是医生,救人是职责
本报讯 (记者 高峰 通讯员 刘冰)昨日,刚刚痊愈的市民林先生给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送来了锦旗。他说,感谢该中心的4名医生在火车上及时施救,让他重获生命,他终生不忘救命之恩!
2015年11月23日19时34分,林先生乘坐K736次列车到扬州出差,刚坐上火车不久,他就感觉心绞痛,双腿麻木,他赶紧向列车员求救。此时,在5号车厢的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副主任赵柏丽和张惠玲、李丽、徐世进4名医生,听到广播里播出的紧急求救信息后,急忙奔向患者。
经过近半个小时的抢救,林先生疼痛缓解,血压稳定。当日21时29分许,列车驶入郑州站,此时120救护车已经就位。赵柏丽把写有病情处理情况的纸条交给120急救医生,林先生当即被送往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本报2015年11月26日曾以《列车乘客突发病 洛阳医生伸援手》为题进行过报道)
2015年11月24日凌晨4时,林先生被送到省胸科医院,接受主动脉夹层手术。省胸科医院的医生说,幸好病发现场医生处理及时、专业,为手术争取了时间。
身体好转后,林先生开始寻找救命恩人,他从医生留下的纸条上得知恩人来自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几经辗转,终于找到了这4名医生。于是,便有了开篇送锦旗的那一幕。面对病人的感激,赵柏丽平静地说:“我们是医生,救人是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