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贞富
南台山,即大口南山,位于紧临洛阳伊滨区的偃师市大口镇南部,是嵩山四大主峰之一。北宋以后,南台山与相邻诸山被称为万安山系,成为万安山的主峰。南台山是佛教和道教名山,古寺庙众多。南台山是嵩山、万安山地区现存唯一的原始林区。
王府骋望是南台
南台山之名,最早出自北魏杨衒之的《洛阳伽蓝记》。该书记载,北魏清河王元怿的宅园,“俯临朝市”“骋望南台”。
著名园林学家王铎在《洛阳古代城市与园林》一书中,对元怿的宅园详细考证后,提出其宅园在今高龙镇枣园村,其正南方就是大口南山,即南台山。
南台山,共有七峰:半石山,海拔986米;半石东山,海拔1302米;牛心山,海拔747米;槐周寨山,海拔1275米;黄龙洞山,海拔1256米;马鞍山,海拔1258米;少微山,海拔932米。由大口镇南望,见群峰相连,苍山叠翠。冬天时,雪后霁日,群峰如银,玉碧霞光。马鞍山景色最美,列入偃师古八景之一,名为“马鞍山色”。
著名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李玉洁介绍,嵩山有四大主峰,即南台山、陆浑山、太室山、少室山。南台山西侧为石林山,两山之间有大谷关;南台山东侧为少室山,两山之间有公式辕关;南台山中的半石山上,还有风门关。南台山扼三关口之要冲,位置极重要。《史记·封禅书》载:“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故嵩高为中岳。”这里说的中岳嵩山,具体而言指的就是偃师南台山至嵩县陆浑山一带。嵩县之得名,就是因为嵩山的最高峰在此。周朝在南台山周边并不大的地方,分封了刘国、滑国等许多诸侯国,与该山的独特地理价值和文化价值密不可分。
合水坞与袁公溪
偃师学者安灵伟、席殿卿,结合《水经注》提出,合水出今山张林场西南部,东北流至的山张村,就是合水坞。而袁术固,就位于牛心山的山顶。合水出山口后,向东北流,与刘水合流。刘水就是今浏涧水的东支,该水发源于半石东山,西北流经刘聚,即位于缑氏镇陶家村的刘国故城。
合水坞,汉魏时期的著名坞堡,坞堡是具有坚固、周密防御设施和功能的城堡式建筑。坞堡内的居民,以宗族聚居者较为普遍。而袁术固是东汉末年军阀袁术建立的坞堡,目的是对抗曹操。唐代李吉甫《元和郡县志》卷六“缑氏县”条载:“袁术固一名袁公坞,在县西南十五里。宋武《北征记》曰:‘少室山西有袁术固,可容十万众,一夫守隘,万夫莫当。’”
唐代缑氏县治在今缑氏镇,其西南十五里,正是南台山的山口。显然,袁术固是以此山口为关,在南台山区修建的坞堡,它是后来合水坞的前身。
公路涧是嵩山十二景之首。所谓公路涧,就是南台山的合水,因为袁术(字公路)曾居此,故称公路涧或袁公溪。宋初,欧阳修、梅尧臣等文人到嵩山进行游历,并吟咏诗作。欧阳修《嵩山十二首》,列《公路涧》为首篇:“驱马渡寒流,断涧横荒堡。槎危欲欹岸,花落多依草。击汰玩游鯈(tiáo 鱼),倒影看飞鸟。留连爱芳杜,渐下西峰照。”梅尧臣《同永叔子聪游嵩山赋十二题》之《公路涧》:“我来袁公溪,断岸犹残垒。僵柳远临湾,新蒲初出水。行行古台近,两两惊禽起。鸡犬何处闻,人家深坞里。”
古刹古村近芳林
南台山在北魏时期开凿了水泉石窟,修建了文印寺、崇圣寺,并逐渐形成大型的寺庙建筑群。
水泉石窟位于大谷关口以东断崖之上,石窟坐东向西,背山面水,呈拱形。深11米,宽6.30米,高7米。共刻大小佛龛400余个。开凿年代从北魏至北宋,主要是北魏之作。水泉石窟的特点是造像集中,雕造工艺精美,有的可与龙门石窟相媲美。
牛心山山顶,有北魏时建的文印寺,名字取自佛经“自悟自得,契真不殊,可目之曰同文印觉”,因此牛心山又称为文印山。文印寺内,古碑刻石雕众多,最有名的是观音殿前的石牌坊。此牌坊建于清乾隆年间,三间四柱五楼华表式造型,全以青石镌刻扣合而成,上面所饰的吻兽石狮、梅鹿献艺、卧牛待耕、龙凤呈祥等图案,无不巧夺天工。
牛心山西麓,有北魏时建的崇圣寺,又称南台寺,古碑刻众多。寺院旁的溪水上,有三座清代石桥。牛心山北麓,有唐代修的紫竹宫,宫内最有价值的碑刻,是武则天手书的《僧道并重敕》。南台山地区还有元代永庆寺、明代大觉寺遗址。牛心山东邻的半石东山的山顶,有祖师庙,为明初建筑。每年农历二月十四日为南台山庙会,当天参加庙会的可达十万余众,这是豫西大的古庙会之一。
把洛阳东南的南台山、石林山地区统称为万安山,是北宋司马光命名的。宋代之前文献中提到的万安山,在宜阳县南部,这里有兴泰宫、玉泉寺。洛阳东南的这座万安山,其主峰就是南台山。
南台山,森林覆盖率达95%,仅原始森林就有27平方公里,这是嵩山、万安山地区现存唯一的原始森林区,已被列为省级森林公园。
王铎说,南台山是历史名山、是洛阳近郊唯一的原始林区,有打造成城市公园的先天优势。应当把此山之建设,作为偃师和洛阳近郊旅游发展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