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2版:文 体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16年7月13日 星期

网络语言走红背后


每逢高考,网络语言能否进入考卷都会成为外界的关注焦点之一。对此,各方观点不一。

争议背后,是网络语言“来势汹汹”的现实。进入互联网时代20多年来,网络语言在中国的生长与迭代速度日益加快,影响的群体也越来越多。一方面,很多网络热词已在老百姓的口耳相传中得到“扶正”;另一方面,尽管正从小众进入大众、从边缘走向主流,但网络语言及其背后的网络文化依旧在寻求“权威认证”。

1 从“恐龙”到“给力”行走的网络热词

如今,网络语言已融入百姓的日常生活。从以“给力”为代表的网络热词登上权威媒体,到宅男、宅女等昔日的网言网语进入《现代汉语词典》,网络语言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过程。

历数20多年来网络语言的变迁,网络聊天室的兴起可谓网络语言流行的发端。“MM”“886”“恐龙”等许多新词正是在网聊中产生。而在2005年前后,词类生成模仿成为网络新词的主要形成方式。“范跑跑”“躲猫猫”等三字词,“男默女泪”“人艰不拆”等四字缩略词逐渐流行,风靡至今。

网络语言直观、简洁的表述方式,满足了互联网时代交流速度的需要,同时也呈现出一种不受羁绊、崇尚自由的文化心理形态。网络语言不仅承载着社会变迁,也显示出各种社会群体的文化心理。

事实上,社会舆论对于网络语言的高雅与低俗及能否登上大雅之堂一直颇有争议。一些专家学者认为网络语言是对传统语言文化的一种污染;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网络语言是新的文化创造,理应得到肯定与鼓励。

5月末,教育部、国家语委发布《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16)》,“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你们城里人真会玩”“主要看气质”等成为2015年度网络流行用语。这已是我国连续11次向社会发布年度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北京语言大学教授杨尔弘表示,年度网络流行用语反映了网民对社会生活的关注与感悟。

2 从“二次元”到“弹幕” 进击的网络新生代

“二次元”一词源于日本,原意是二维、平面。由于早期的动漫、游戏作品大多以二维图像构成,因此二次元此后专指ACG(动画、漫画、游戏)文化所构筑的虚拟世界及其衍生产品。

如今,二次元世界正成为网络流行语言和文化的策源地之一。据考证,2010年登上人民日报头版的“给力”一词,其来源正是一部日文动漫的中文配音。日前,美国《福布斯》双周刊网站刊文,关注中国的二次元市场。文章指出,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选择“逃入”虚拟世界。

“逃入”一词或许夸张,但二次元文化的风靡已成事实。如今,在视频网站上刷“弹幕”、购买各种动漫周边产品、观看题材多样的二次元电影,已成不少网络新生代的生活娱乐方式。

中信证券的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二次元消费者人数已达2亿,核心用户占27.1%,其中15至30岁的消费新生代占比极高。目前,中国互联网巨头纷纷进入二次元世界,其中,动漫影视是受资本追捧的领域之一。

如果要给二次元受众画个像,从年龄上而言,他们属于从“85后”到“00后”的时代,出生于中国第三次出生人口高峰时期;从环境而言,由于财富漏斗效应及20世纪80至90年代日本动漫产品的大量引入,使得他们对于二次元产品有较高的消费兴趣;而从社会背景而言,他们成长于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的时期,在网络沟通和分享上十分活跃,让原本小众而又分散的二次元文化迅速融合壮大起来。

艾瑞咨询发布报告提出,用户喜爱ACG的前三位理由是:在二次元的世界中才能找到共鸣、治愈或爱;单纯喜欢ACG作品;圈子令人感到温暖,想一直有存在感。

尽管二次元世界正在源源不断地输送着新的网络文化与网络经济,但在二次元虚拟世界与三次元的真实世界中,似乎还存在着一堵无形的“次元墙”。墙外的人越不理解,墙内的人就越不想出去,这样无疑会加大年轻社会群体融入现实社会的难度。宅男、宅女等“御宅一族”正是由此产生。

3 从段子到权威 汇入主流的网络文化

2014年11月,APEC会议在北京举行。由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北京的空气质量明显好转。互联网上,“APCE蓝”迅速成为热词。与很多网络语言不同的是,“APEC蓝”并没有只停留在网民的言语中,大众传媒也很快对此做出回应。《让“APEC蓝”永驻天空》等评论出现在人民日报等权威媒体中。由此,“APEC蓝”从网络热词进入大众视野,引起了广泛的社会讨论。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隋岩撰文指出,群体传播多以“段子”的形式为网民情绪泄洪,大众媒体重拾这些变异后的新词汇,并注解新的意义,会带来更为理性和深刻的思考,一旦进入主流媒体就会使语言生命力更顽强。

虽然网络语言与网络文化渴望得到肯定与认可,但真正为主流文化接收的仅仅是很少的一部分。从某种程度上,网络语言与文化会对主流文化进行补充,有利于加强社会各群体交流,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以更好地实现对网络文化的维护和整合作用。

在网络化背景下,如何整合网络文化和网络语言,使其成为促进社会健康发展的推动力,是值得探究的话题。

不过,也有学者提醒,网络用语的过度使用,往往会导致“网络亚文化”失去明确指向。目前,拼贴、恶搞、鬼畜等手法的大量使用撕裂了原有文本的意义,为了博取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效果,大量低俗的语言与文化也借机“翻身”,试图获得某种“合法性”,其结果便是原本的意义消失了,剩下的只是毫无缘由的狂欢。

据《人民日报》(海外版)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