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曾经小心翼翼带回家几条小虫子,仰着蔷薇花瓣般的小脸请求:“妈妈,我们去采桑叶喂蚕宝宝吧。”
我要如何和她解释?我们生活的城市,桑树已经很少见。
曾经桑树是人类最亲密的一株绿意吧,在中国最早的诗集中,有很多桑树的影子:黄鸟黄鸟,无集于桑,无啄我粱……樵彼桑薪,卬烘于煁,维彼硕人,实劳我心……后来的诗词中,写到桑树更是不可胜数。甚至,桑树和其他树木一起,成了故乡的代名词。桑榆,桑梓,这几种树木,代表了无数中国人心中,无法忘记又不可碰触的一种深沉情怀——“惟桑与梓,必恭敬止……”
可是现在我去哪儿找一棵桑树呢?
其实也不是桑树比其他树更好,要是不养蚕的话。合欢树夏天绽出满枝的粉色小绒球,银杏树在秋天披一身金黄的小扇子,甚至不开花的法桐,也会在春天的阳光下,绿得发亮。
但我固执的想念桑树。
汉乐府中,有著名的《陌上桑》:“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那个美丽无比的女子,穿着漂亮的衣服,戴着珍贵的饰品,在春天去田野里采桑养蚕。她拒绝了高官的诱惑,采一篮桑叶回家饲蚕——她的爱人可真幸福。
我们中国人也应该感到幸运,因为美丽的女子,我们有了一个美丽的词牌——采桑子。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无数中国人的那种悲凉情怀,被辛弃疾这首《采桑子》一语道破。
但他并不是简单肤浅的伤春悲秋。他更写过“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他有武略,但不被当权者赏识,世人记住的,是他的文采。这首《采桑子》,几乎成了他的代表作,对于一心报国的诗人而言,是幸还是不幸呢?
有一年,在一个旅游景点,无数旅游纪念品之间,一个农妇在卖她竹篮里的桑葚:“买点吧,甜呢!”浓重的乡音,黑红的脸庞,一颗颗小小的桑葚……我买了一包,殷勤的农妇细心地用桑叶包裹着,放到我手中……
据说,刘备之所以能称王,就因为一棵大桑树:“其家之东南,有一大桑树,高五丈余,遥望之,童童如车盖。相者云:‘此家必出贵人。’玄德幼时,与乡中小儿戏于树下,曰:‘我为天子,当乘此车盖。’叔父刘元起奇其言,曰:‘此儿非常人也!’”
英雄辈出的年代,桑树也被赋予了特殊的含义。
第二天,女儿告诉我,学校旁边卖蚕宝宝的小商店开始代卖桑叶,五毛钱一片叶子。
陌上的美女,诗人的慨叹,农妇的寂寞,英雄的预示,商店里委屈无奈的蚕,在心里反复纠缠成一棵绿意亭亭的桑树,最终,还是陌上红尘中那个动人的词牌——《采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