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0版:人文河洛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19年3月14日 星期
《三字经》言:“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六畜之首,一马当先。马是重要的家畜,很早就被人们驯养和役使,成为战争和交通的重要工具。牛在农耕时代是人们生产劳动的好帮手,决定着生产力的大小、收成的多少。牛马,都是汉人眼中的“国之大用”,受到高度重视,自然在汉画像中频频出镜。
汉代牛马都牛气
□寇兴耀 文/图
马尥蹶子图
官员出行,往往有护卫骑者
育牛图
骑战图

1 政策倾斜养骏马

秦汉之交,多年战争,经济凋敝,百业待兴,特别是马匹紧缺,恢复农业需要牛马役力;面对游牧民族匈奴的频繁骚扰,需要大量骑兵应对。对于马匹的刚性需求,国家将养马放在重中之重,推出一系列措施。

养马业官民并重,多策并举。早在高帝刘邦执政之初,就推出“算赋”,“为治库兵车马之用”,15岁至56岁之间的百姓要缴纳一定经费发展车骑事业。之后,官方在内地郡县广泛建立官营马厩,招募民人养马、驯马。譬如京师长安一地就有“天子六厩”,各厩“马皆万匹”。到汉武帝时期,仅厩马就达40万匹。

汉代在西部、北部边疆水丰草美的地带建起36处牧师苑。《汉旧仪》记载,这些大型边地养马场,用官奴婢3万人,“养马30万头,择取教习,给六厩”。官营马厩配套有制造马匹装备的手工作坊。这些马匹随时可以披挂整齐,调拨前线,犹如现在的国营军工厂。

在民间,奖励老百姓养马,养马可以部分代替赋税的征贡和徭役的支出。养马形成一定规模的,官府提供相应的放牧区域,增加减免赋税的额度。民间养马热情的提高,迅速增加了马匹数量。汉初,马匹缺乏,天子车驾难以找齐一种颜色的马匹,将相有些还要乘坐牛车。至汉武帝时期,民间已经是“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根据《盐铁论》等记载,已经农夫有马耕田,百姓有马骑乘。

民间养马业的繁荣反映在市场上,东汉洛阳城外设置有“马市”,规模大于其他市场,临近大路,交通便利。市场内有“市正”的官员负责管理交易,有马匹停留处、交易处等。

2 马匹品质大提高

汉代官马的饲养管理,从官员的配置到选马、喂马、用马、医马都有详细的规定。出土的居延汉简中记载着马的口粮“驿马一匹,用食三石六斗”,还能从记载中看到“马无夜草不肥”的饲养方法:“食用茭四百九十二束,夜用三百五十束。”

汉朝马匹品质的提高,突出表现在大力引进外来良种马上。中原地区原有马种,由于长期圈养和驾车,奔跑能力及耐力均大大降低,用于骑兵不尽如人意。汉朝晁错论及中原与匈奴的军事差别时就说:匈奴人的马“上下山坂,出入溪涧,中原之马弗如也;险道倾仄,且弛且射,中国之骑弗如也”。

入汉后,主要产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的浩门马大量引进中原,挽乘皆宜。从汉武帝时开始,更着力引进西域良马。西域马属沙漠种系统,体轻、灵活,速度快。武帝得知西域大宛有汗血马,品质优异,遂遣使持千金及一匹金马去求。不得后,派贰师将军李广利两次兵伐大宛,得其“善马数十匹,中马以下牡牝(pìn)三千余匹”(《史记·大宛列传》)。西域马种的引进,使中原马的品质有了很大提高,“既杂胡马,马乃益壮”。

为普及养马相马知识,汉武帝时和东汉时,还铸铜马供人们观摩学习,让人们直观地明白良马的各部位特征。

洛阳汉画艺术博物馆的这幅《马尥蹶子图》,收自江苏,马体态雄壮,突然向后袭击,让后方汉子猝不及防,应蹄而倒。画面抓住精彩的生活瞬间,让人看了顿生笑意。

3 马匹显示国力威仪

浏览汉画像石,随时可见骏马的矫健身躯。

骑兵征战用马最多。商周时期,战车先唱主角。楚国以“千乘之国”的实力不断扩大版图,敢于到洛阳周王门前询问周鼎大小轻重;给楚王殉葬大量车马,甚至越制使用“六驾”。后来,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使赵国一度强大,带来的匈奴骑射技术迅速传播到中原诸国。《战国策》记载有楚“骑三千匹”、赵“骑万匹”、秦“骑万匹”等。机动灵活、适应复杂地形的骑兵逐渐取代战车。汉画像中,已经少见立着三个将士的重装战车了。

拓片《骑战》,描绘了骑兵厮杀的惊心场面。在地面起伏不平的战场上,从右往左,一名骑兵回身张弓引箭,射向敌方骑兵。箭是连环箭,第一支箭快要射中目标,吓得敌人后仰躲避时,第二支箭已经满弓欲发,必致敌方于死地。可怜第二个人,躲箭时候,一骑兵舞剑探身刺来,形成前后夹击之势。骑兵战斗的紧张气氛跃然纸上。

汉武帝正是拥有了庞大的骑兵集团,才能通过步兵难以逾越的长城外数百公里缺水地带,向大漠深处进军,打击匈奴。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霍去病随大将军卫青参加漠南之战,率八百骁骑远离大军数百里寻歼匈奴,斩获两千余人,被封为冠军侯。支撑凯歌高奏的是战马的巨额损耗,仅卫青这次出击,就使汉军“马死者十余万匹”。

车骑仪卫是当时社会等级制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官员以骑马护卫的多少“别尊卑之序”,因此,用马量也很大。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出巡五原,至朔方,临北河,率十八万精骑,旌旗飘扬千余里,威震匈奴。

拓片展中有不少出行车驾的前后都护卫着步兵和骑兵,如这幅《护卫图》。这既是对当时社会状况的记录,也往往显示着墓主人较高的身份或对高规格礼仪的向往。

4 牛的安康是国家大事

牛在古代农业文明时所占地位极其重要,决定着生产力大小,同样重为国之根基。

《汉书·丙吉传》记载了汉宣帝时丞相丙吉问牛的故事。

暮春一天,丙吉外出,遇到行人斗殴,路边躺着死伤的人。丙吉不闻不问,驱车而过,下属感到奇怪。过了一会儿,见老农赶的牛步履蹒跚、气喘吁吁,丙吉马上让车夫停车,让随从去问问那个农民,他赶着牛走了多远路,为什么牛喘吐舌。下属不解,问丙吉何以如此重畜轻人。丙吉回答:“行人斗殴,有京兆尹等地方官来处理就行了,我的职责是考察其政绩,有功则赏、有罪则罚。丞相是国家高级官员,在路上过问这些事是不妥当的。牛的事则不同,是国家大事。如今是春天,天气还不应该太热,如果那头牛是因为天太热而喘息,那么现在的节气就失常了,势必会影响农事。所以,我要过问牛的事儿。”下属听了,由衷敬佩丙吉能够抓大放小。

《后汉书·章帝纪》言:“比年牛多疾疫,垦田减少,谷价颇贵,人以流亡。”这清晰地表明了牛对社会的重要性,是对“丙吉问喘”典故的注解。

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的唐代韩滉《五牛图》上,有乾隆题诗:“一牛络首四牛闲,弘景高情想像间;舐龁讵惟夸曲肖,要因问喘识民艰。”后两句诗赞丙吉,清帝汉相,位高心同。

汉画像中的牛有犁田拉车的,有发威斗虎的,有在地上打滚的。最新奇的是直接刻画了牵牛交配的画面,与马尥蹶子的图像呈现在一个墓室两边的立柱上。汉代继承了先秦的牲畜阉割技术,使马匹成长速度加快。这幅为牛配种的画面,也印证了牲畜饲养的较高水平。

《盐铁论》记载了汉朝刑罚对牛马的保护:“盗马者死,盗牛者加(枷)。”如此严刑,加上将饲养牛马的画面刻进墓室,可知牛马在汉朝人心中的分量。汉初蓬蓬勃勃的养马养牛业,在汉代卫国强民上居功至伟!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