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互联网+教育”、推行网上审批和服务、加快建立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事关民生的“互联网+”越来越多,“智慧民生”的气息越来越浓。
置身“互联网+”时代,万物皆可互联,民生更显便利。教育资源不均衡,“互联网+教育”可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医患信息不对称,“互联网+医疗”有助于填平这一鸿沟;群众办事“堵”在路上,“互联网+政务服务”让数据多跑腿、群众少跑路。把信息孤岛连成一片陆地,连接的是数据,方便的是民生,这不仅能提高公共服务的使用效率,而且为解决复杂难题提供了新的可能,实现了民生服务的“精准施策”。
搭乘“互联网+”的快车,洛阳按下便民“快捷键”。去年,全市“一网通办”前提下的“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改革全面提速,审批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100%、一网通办率95.1%。在今年的重点民生实事中,我市提出将深入开展“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活动,实现市、县、乡、村3100个远程医疗服务点全覆盖;积极推进数字治堵工程,提升交通监控数字化、网络化水平……这些充满“互联网智慧”的民生举措,让民生服务更便捷、社会管理更精细、城乡发展更均衡,既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也是城市转型的方向。
当然,民生难题是复杂多样的。比如,群众盼的不仅是简政放权上的“加减法”,更希望解决“互联网+”在办事中“不匹配”“不联动”“有空白”等痛点;现代信息技术并不直接带来教育现代化,还需要理念变革、课堂革命、师生互动等方面的制度配套。没有这些深层次的革新,现代化的装备和技术就只会是“身外之物”“锦上添花”。也就是说,给民生插上“智慧翅膀”,既要用技术手段明显“提速”,也要以协同意识深度“提质”,如此,才能真正打通服务企业和群众的“最后一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