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6版:洛阳·社会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19年5月28日 星期
新安旺众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金练返乡创业发展樱桃种植——
“希望家乡因我的努力而改变”


初夏,盛产樱桃的新安县磁五仓公路一线依然美丽,乡亲们忙碌而甜蜜着。人们常说,樱桃好吃树难栽。如果不是走进新安旺众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园子里,和返乡创业的张金练进行一番“碰撞”,是断然难以体味这背后的辛苦的。

“好果子要自己种出来”

起起伏伏的山坡上,樱桃林层层叠叠、蓊蓊郁郁。迎面走来的张金练,肤色黝黑,裤腿沾泥。他是新安旺众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这一片的樱桃树都是他的,其中,有6棵最“金贵”,还特意加盖了大棚。

“金贵”必有缘由。去年6月,一个偶然的机会,张金练尝到了樱桃新品种“含香”,果型大、肉质实、口感佳,让他喜出望外。

当晚,张金练就迫不及待地“飞”到了产地大连取经。入冬后,他又去了一次,这一趟用卡车拉回了6棵树,就种在自己眼皮底下,精心培育。

为何如此痴迷?张金练说:“我希望家乡因我的努力而改变。”

20世纪90年代以来,张金练辗转天津、北京、深圳打工谋生,一路从推着小板车沿街叫卖的水果小商贩发展成为水果批发商。凭着一杆“实心秤”,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这些年,张金练决心把家乡樱桃的市场打开。然而,事与愿违,由于品质不高、货架期短,经营贩运连年亏损。

痛定思痛。张金练的发展思路来了一个大转变:“要变后端营销为源头生产,好果子要自己种出来。”

“核心技术不能受制于人”

2015年,张金练回到村里,顺利谈妥了600亩土地流转事宜。次年春,他的足迹遍布北方所有樱桃主产区,并从陕西引进当时最好的“吉塞拉”砧木脱毒矮化大樱桃苗。

“砧木,就是嫁接繁殖时承受接穗的植株。”张金练打了个比方,一棵好果树好比一栋大楼,砧木就相当于是地基,基础不牢,再好的装饰也是陪衬。

长期以来,老百姓采取扦插、播种等方式进行大田育苗,易受病毒侵染,造成品质退化、病害多发。“吉塞拉”砧木则采取了实验室环境下的组培育苗技术,苗子不仅适应性强,而且抗病毒。

“小樱桃要成就大产业,种苗培育的核心技术不能受制于人。”张金练萌生了组建实验室和育苗基地的念头。这样一来,既可降低购苗成本,又能现身说法,示范推广,带动乡亲们都种好苗。

说着容易做着困难。对于组培这样的新技术,张金练心里没底,大伙儿也说了不少风凉话,觉得他是“庄稼汉戴眼镜——假装斯文”。

其实,樱桃素有“春来第一果”的美誉。受物候因素影响,洛阳樱桃成熟最早,五一前后便可上市,较之于陕西、山西、山东等地都要早,可谓占据了天时地利。

然而,能不能吃好樱桃这碗饭,最终要靠市场说了算。“现在咱们的栽培理念已经落伍了,不能一步慢、步步慢。”张金练的执着最终得到了大家的理解。当年,他拿出了压箱底的资金,高标准建成了组培基地。

“未来要一心扎在樱桃地”

穿上白大褂,经过严格消毒,我们才走进组培基地。五花八门的实验仪器、瓶瓶罐罐,令人惊叹。张金练也切换了“语言模式”,满口专业术语,说得头头是道。

“采集茎尖是组培的第一步。”张金练说,从大田采集最嫩的枝芽,多次消毒之后,在显微镜下层层剥离幼叶,再把核心部位的茎尖接种于培养基中。此后,经过初代培养、继代培养、生根培养、过渡移栽培养等多阶段遴选,才能最终移栽大田,成为砧木,“每一棵苗,都要层层闯关,任何一个环节受到病菌感染,就要被淘汰”。

砧木优中选优,嫁接的品种也要质量上乘。“好马就要配好鞍。”此时,张金练的思绪又回到了那6棵被特殊照顾的“含香”。因为,那就是他心心念念寻到的好品种之一。

功夫不负有心人。去年,首批嫁接苗培育成功,张金练顺势扩大育苗基地规模,今年就有近30万株优质种苗供应市场。

“品质上来了,新安樱桃大有可为。”今年,张金练还引进了国际领先的农业种植模式,推行标准化、规范化田间管理,同时配建了冷库、餐饮、休闲等设施,致力打造现代田园综合体,树起标杆,做好示范。

“为了让家乡的樱桃更甜、乡亲更富,付出的一切,我都觉得,值!”张金练说,“如今,我已撂下外地的生意,未来要一心扎在樱桃地……”

本报记者 白云飞 实习生 石松凡 通讯员 马会丽 谢清华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