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2版:乘风起势 奋进洛阳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2024年1月4日 星期
科技创新篇
天工人巧日争新

龙门实验室 (资料图片)
洛阳轴承研究所有限公司高精度精密轴承产品
(资料图片)
中航光电生产车间 (资料图片)
昊华气体生产现场
中原美谷
(本版配图除注明外均为洛报融媒记者 张锐鑫 摄)

编者按

岁月如梭,华章日新。

跨入2024年的门槛,回眸砥砺前行的2023年,河洛大地同心奋进、气象万千。中州时代厂房顺利封顶,现代化高中里书声琅琅,汉服热浪频频涌动,乡野深处希望升腾……产业风起、城市日新、乡村富美的一幕幕背后,是700多万河洛儿女自信满满、步履坚定,奋力勾勒中国式现代化的“洛阳实践”,打造出“重振洛阳辉煌”该有的模样。

走过的每一步,终会化作照亮前路的星光。今起,本报推出“乘风起势 奋进洛阳——重振辉煌之路·2023洛阳足迹”大型系列报道,回望奋斗足迹,汲取奋进力量,激励全市上下坚定信心、铆足干劲、奋勇争先,以新气象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乘势而上开创现代化洛阳建设新局面!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根基,科技创新是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

回望2023,河洛大地创新动力、发展活力奔涌,创新大潮逐浪高。

C919大飞机实现商飞,国产大型邮轮完成试航,神舟家族太空接力……其中,“洛阳轴承”“洛阳连接器”等屡屡建功,标注洛阳创新的高度。

龙门实验室研发实现“龙门首跃”,周山、伊滨智慧岛双双入列“省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较2020年翻一番,见证洛阳创新的速度。

这一年,洛阳把强化创新驱动作为现代化洛阳建设的战略抉择,坚持把产业落到风口上、把创新落到产业上,一体推进创新平台建设、创新主体培育等,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的能力不断增强,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

一项项日新月异的“洛阳创造”,推动洛阳高质量发展昂扬向上、奔腾向前!

01 强基固本 新布局立起新支撑

塔吊林立、机器轰鸣,210余名工人同时施工、日夜兼程。

在建的龙门实验室总部基地项目,一流科研平台、一流创新人才、一流科研设施、一流创新生态、一流原创成果,几个“一流”加起来,诠释着省级重大创新平台的雄心,也昭示着洛阳强化创新布局的决心。

把产业落到风口上、把创新落到产业上,靠的是实实在在的载体和抓手。去年以来,我市有力推动创新平台建设,持续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行动等,打造全链条科技企业孵化体系,不断壮大科技型企业主力军。

“10天找到‘解题人’,远超预期!”河南三杰新材料公司技术总监杨清志想不到,在成立不久的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洛阳分中心,围绕低温下热力管道开裂这一困扰业界多年的共性技术难题,专家对接会如此迅速。

一流创新平台孕育一流创新生态。从周山智慧岛引来洛钼两大“全球中心”等科创平台,“一个电话找到急需技术”的“科技创新特区”崛起,到伊滨科技城中科信息产业园等一批科技产业社区“长”出地面,“不用长途通勤,周边就有上下游伙伴”的“产城人融合空间”加速形成,高能级创新平台撑起四梁八柱,聚起创新资源,激发创新活力。

提升创新能力的“洛阳策”,不只是创新平台的“乘法”,还有创新主体的“加法”。

仅仅为了0.03微米的波纹度改进,高新技术企业龙海玻璃累计投入年销售收入的7.5%——看似“千斤拨四两”,却带动企业一跃成为国内唯一实现STN级电子玻璃稳产的企业,带来效益的“四两拨千斤”。

洛阳抓住高新技术企业这一创新主体的关键少数,通过“微成长、小升高、高变强”的创新主体梯次培育机制,带动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再创历史新高。企业龙腾虎跃,换来产业日新月异!

如今,行走在洛阳科技创新一线,创新平台更稳固,创新主体更活跃,带来“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的无限可能!

02 科技“加持” 新赛道涌动新动力

产业变革风起云涌的当下,谁能率先突破前沿技术,谁就能把握市场主动,谁就能抢占转型先机。

环视洛阳,建平台、强主体带来科技创新动能之变,正催生一项项“中国首创”“世界之最”科技利器,推动越来越多企业跻身风口产业新赛道,在一次次突围中汇聚成产业升级的澎湃“内力”。

新兴产业挺进科技前沿,“无中生有”。作为龙门实验室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重磅科研项目,中硅高科电子级多晶硅产品突破超低金属杂质控制等核心关键技术,融入全国集成电路产业大循环;通过对接省科学院高端创新资源,中原美谷在激光美容仪器等的开发上填补国内空白,“美丽科技”绽放“美丽经济”;经历20年创新跋涉,昊华气体特种含氟电子气体项目进入“万吨级”规模化生产新阶段,在为“中国芯”“中国屏”补链中率先发展……一颗颗创新种子发出新芽,向阳而生、迎风勃发!

传统产业抢抓科技风口,有中生新。中国船舶七二五所研发的铜镍合金管系产品配套我国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驶入万亿级邮轮产业新蓝海;以船用柴油机闻名的河柴重工,转场开发中国首台纯甲醇发动机,燃起新能源船用装备的澎湃动力;嵌入全球首台1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洛轴结束我国不能研发制造超大容量海上风电机组主轴承的历史,站在风电科技塔尖拥抱“双碳”经济红利……传统企业通过科技创新,成功与风口关联、向风口转型!

新技术开辟新赛道,新赛道涌动新动力。去年前11个月,全市高成长性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7.7%、8.5%,新赛道成为产业发展“快车道”!

03 抢抓机遇 新阶段迈向新转型

2.83%、2.88%、2.96%——这组昂扬向上的数字背后,是近三年我市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持续增加、连续保持全省第一的真实缩影!

久久为功的磨砺,让洛阳创新力量汇流成河、聚沙成塔,也启示我们,唯有持之以恒突出科技创新,才能以“含新量”的量变引起“含金量”的质变。

日前召开的市委十二届五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深刻分析新发展阶段第三次重大转型的重大机遇,将“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置于今年经济工作重点任务之首。洛阳,正紧抓“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这一关键之举,推动老工业基地驶向更加广阔的创新水域!

从高标准打造伊滨科技城,加快重塑重振洛阳高新区,到推动龙门实验室健全“管委会+产业研究院+运营企业”运行机制,从依托省科学院等科研机构,抓好中原美谷、中原药谷等科技产业园区建设运营,到推动大学与龙头企业共建产业学院等,理顺机制、协同创新,让攻关深下去,让转化快起来。

从建好智慧岛孵化一批中小微科技型企业,到建好科技产业社区做大一批中小科技型企业,从建好开发区培育一批规模以上科技型企业,到引导支持有实力的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以更大力度引育科技型企业,就是为了强化洛阳企业在产学研深度融合上的主导作用,让更多科技力量转化为竞争优势。

创新这场不凡征途,须在高原之上勇攀高峰。增强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坚定不移走好以创新引领发展之路,加快实现从要素驱动发展向创新驱动发展的根本性转变,等待洛阳的,定是高质量发展新天地!

洛报融媒记者 张锐鑫 通讯员 李亚伟

 

数说2023

新增各类创新平台512家,总数达到3468家。高新技术企业全年净增超过200家,总数突破1400家。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达到81.7%,较上一年提高19.9个百分点。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超过145.4亿元,同比增长27.32%,再创历史新高。

新实施市重大科技创新专项和揭榜挂帅项目25个,投入财政资金4000万元,引导社会投入3.2亿元,突破高纯环保溶剂精馏分离技术等关键核心技术超150个。6项科研成果获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占比居全省第一。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