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的伊滨区,正加速向“新”而行、向“新”而进,以科技创新资源和人才资源的加速聚合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
作为承载重振洛阳辉煌、引领洛阳创新发展时代重任和光荣梦想的热土,伊滨区在市委的科学擘画下砥砺奋进,用实干诠释了城市荣光,通过以“新”主导、以“质”取胜的清晰蓝图和生动实践加速崛起伊滨科技城,为洛阳抢占新质生产力新赛道打下坚实基础!
思想破冰 开启城市发展新局
思路决定出路,视野决定事业。
把时针拨回到17年前。彼时,伊洛工业园区挂牌成立,作为承接洛阳产业转移的重要平台,拉开了大发展的序幕。2009年,洛阳新区成立,伊滨区成为重点开发建设区域,市政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启动,产业项目接续落地。
然而,由于自身客观实际和外部多种因素影响,伊滨区的定位在10余年间出现多次变动,发展步伐日趋缓慢,错失了一次次发展良机。
路在何方?曾几何时,这个问题萦绕在伊滨区广大干部的心头。
新一届市委审时度势,在科学考量的基础上反复论证,结合新发展理念,明确伊滨科技城这一准确定位和建设内涵,提出一系列富有前瞻性的科学论断——
“必须聚焦科技产业、创新平台、现代社区等三大标志性要素!”
“要打造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科技产业为支撑、以现代社区为主要形态的现代化城市!”
“伊滨区要努力成为全市科技产业、创新平台、高端人才最集中的发展高地……”
2021年9月,洛阳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要加快建设伊滨科技产业新城。2021年12月,《洛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发布,“加快伊滨科技产业新城建设,打造科技创新示范区和科技产业发展高地”赫然在列。在此后的许多会议中,“初步建成伊滨科技城”成为洛阳“十四五”期间必须完成的大事要事。
前瞻的思维,强烈冲击着伊滨区广大党员干部的头脑;准确的定位,帮助伊滨区广大干部消除了长期方向不明的困惑,带动广大干部实现思想破冰,引领伊滨区32万人民细化任务清单,逐年推进落实,全力打造引领洛阳创新发展“主引擎”,开启城市发展新局。
就在今年3月1日,市委再次明确伊滨区前进方向:坚持以创新引领发展,打造科技产业新城!
一次次指点迷津、拨云见日,让伊滨区发展加速驶入“快车道”。
主动转型 赢得城市发展先机
“曾经的伊滨区靠土地,如今的伊滨区靠创新。”面对前来考察的外地客商,伊滨区的许多干部经常用这句话概括伊滨区发展动能的转换。
产业转型、动能转换,既是伊滨区摆脱传统路径、实现产业升级的迫切需求,也是伊滨区规避外部风险影响、始终保持高速发展的必然选择:丰富的土地资源帮助伊滨区积累了良好的发展基础,然而传统模式必将随着土地资源的减少变得无法持续;房地产市场伴随着城市化快速演进一路飘红,但总有碰到“天花板”的时候。
2021年8月,市委主要领导调研伊滨区时则更加深刻地指出了伊滨区即将面临的巨大考验:如果没有产业支撑,最后地卖完了,城市运营怎么办?几十万人住进来,需要大量的城市维护费、运转费。没有税收、没有产业的支撑,资金从哪里来?
道路之问,振聋发聩!伊滨区毅然决然丢掉了“躺着赚钱”的老路,迈上了“自讨苦吃”的新路。
在科技产业新城发展定位的指引下,伊滨区集中全力招引风口产业项目、建设创新平台、提升城市公共服务,为未来发展积蓄强劲动力,迈向高质量发展目标——
中州时代等风口产业项目顺利落地;
龙门实验室、中科信息产业园等创新平台加快建设;
邻里中心、社区体育公园、中小学校、综合医院等公共配套设施全面布局……
伊滨区发展已经厚积成势,打下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坚实基础。
今天的伊滨区,发展路径无比清晰:对标苏州工业园区,坚持创新引领发展,通过大力引进创新平台、风口产业项目全面激活城市发展的内生动力,通过打造最优的医疗、教育、商业、体育等公共服务不断集聚高端人才,通过大力实施精细化管理显著提升城市品质,打造以科技产业为支撑的新城区,奋力走出一条产城融合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改革创新 持续释放发展活力
强劲的“创新引擎”需要各类“配件”密切协作,从而带动“产业快车”飞速向前。
明确的定位、宏伟的蓝图倒逼伊滨区党工委下大力气破解体制机制难题,让改革创新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崛起的“关键一招”。
——大力推进管理模式创新。
伊滨区对标苏州工业园区“小政府、大社会”管理模式,推行“管委会+公司”管理机制。
——全力推进企业市场化改革。
伊滨区坚持市场化导向,通过资源、资金、资本、资产“四资”整合,对现有国有企业重组整合,成立区级全资集团公司作为一级公司,将三个国有企业全部股权划转至集团公司,形成“1+3+N”组织架构,集聚优势资源,推动企业集团化发展;制定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绩效、经营业绩考核管理办法,完善与个人贡献挂钩的考核激励机制,充分激发发展潜能。
——大胆打破人才使用壁垒。
区属国有企业作为伊滨区投资建设的重要实施主体,承担大量的开发、建设与经营任务,需要大量懂产业、会运营、善融资的优秀人才。伊滨区大胆打破人才使用壁垒,将区发改委原主任调任开发区平台公司董事长,区党校原常务副校长、招商中心部长等3人调整到平台公司任总经理,把懂产业、善运营的干部选配到关键岗位,以人才优势提高企业市场化专业化运营水平。
——加速推进“三化三制”改革。
伊滨区成立招商服务中心,对4个招商部16名工作人员实行定向选聘,实现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以招商业绩论英雄,极大地激发了招商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023年,伊滨区共签约项目25个,总投资额达239.1亿元,位居全市第一。
此外,在市委支持下,伊滨区突破土地制约,大力实施中心城区东拓,总面积达到80平方公里,产业用地超过1.2万亩,产业发展空间更加充足。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今天的伊滨区已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机遇期。伊滨儿女正锚定目标、全力以赴、只争朝夕、拼抢攻坚,在科技产业新城定位的引领下,努力将“定位”变成明日的“地位”,为洛阳领跑新质生产力新赛道添油加力!
孙磊磊 袁燕芳/文 倪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