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7版:人文河洛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2024年7月10日 星期

有夏之居说美酒
□郑贞富
大禹品酒图 聂剑帆 画

四千多年前,夏部族首领禹因治水有功,得到了虞舜的重用并最终将酋邦王国联盟首领之位传于他,这是夏王朝的开端。《史记》说:“自洛汭延于伊汭,居易无固,其有夏之居。”这说明,夏王朝的统治中心就在伊河、洛河流域。考古发现,夏朝的都城斟鄩,就在洛阳二里头遗址。在这里,上演过夏朝的繁荣和夏商王朝更替的风云变幻,也见证了夏朝发达的酒文化。

1 仪狄酿酒伊水滨

位于伊水之西、九皋山北麓的伊川县鸣皋镇中溪村西,有一座小山,名为帝台山,上有仪狄庙。传说,这一带为仪狄酿酒处。

仪狄是大禹时期的酿酒师。《世本》说:“仪狄始作酒醪,变五味。”《战国策》说:“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

禹是夏王朝的建立者,他的父亲是鲧。《连山易》云:“鲧封于崇。”《国语》等文献称其为“崇伯鲧”。嵩山古称崇山,这是以九皋山为主峰的山系,跨嵩县、伊川、汝阳、登封等多地。清朝俞樾《俞楼杂纂》谓崇国在“河南嵩县”。清朝之嵩县,包括今伊川南部。当尧成为酋邦王国联盟首领时,发生了洪涝灾害,鲧受命领导治水工作,失败被杀。

《大戴礼记·帝系》说:“鲧娶有莘氏之女。”鲧的妻子、禹的母亲是有莘氏的女儿,她的名字叫修己。有莘氏是一个以养蚕和农耕闻名的部落,与崇国邻接。《论衡·奇怪篇》载:“禹母吞薏苡而生禹,故夏姓曰姒。”修己因吃了薏苡这种“神珠”般的粮食而怀孕,生下了禹。

薏苡,产自有莘氏,又名莘米,是一种粮食作物。它春天生苗,茎高三四尺,开红白花,结长穗,农历五六月结果实,七月收割,果实青白色,形如珠子而稍长。在远古时期,薏苡首先在伊河流域种植成功,成为人们食用、酿酒、养生治病的“神珠”。苡,又写作姒,修己食薏苡生禹,因此大禹姓姒,姒成为夏朝的国姓。

仪狄所造之酒,正是薏苡酒。古文献中常见的“彝酒”,又作“薏酒”,均是用薏苡造的酒。明代谢肇淛(zhè)《五杂俎》说:“京师有薏酒,用薏苡实酿之,淡而有风致,然不足快酒人之吸也。”薏酒味淡而甘,因此《世本》称之为“酒醪”。

2 酒与夏王朝的兴衰

鲧虽死而洪水不息,但舜杀鲧树立了权威,帝尧去世,舜嗣位,四岳举荐禹继续进行治水的工作。《夏本纪》曰:“禹乃遂与益、后稷奉帝命,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

经过十三年的努力劳作,大禹终于率领民众治理了洪水。《夏本纪》云:“帝舜荐禹于天,为嗣。十七年而帝舜崩。三年丧毕,禹辞辟舜之子商均于阳城。天下诸侯皆去商均而朝禹。禹于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氏。”

禹经常会盟诸侯,据《左传·哀公十七年》载,禹曾在涂山举行会盟,“执帛者万国”,即有万国诸侯前来朝贡。涂山,即三涂山,在今嵩县。会盟,应祭天和宴饮,当然需要用酒。《韩非子·十过》说禹作器皿而言“觞酌有采,而樽俎有饰”。这就表明了大禹使用的酒器不但讲究实用,还注重艺术装饰。

禹即位的第十年,东巡途中患病,崩于会稽。遗命益嗣位,但益资历浅,禹的儿子启已四十余岁,长期跟随禹参与军国大事,已成为一个资深政治家。禹虽传位于益,诸侯皆不去朝见,而朝见启。启在诸侯的拥戴下遂即天子位。

启的晚年,生活变得腐化,整日饮酒作乐,歌舞游猎。传说他曾创作了名为《九韶》的大型乐舞,在酒会时演出。启因为荒淫过度而病死,其长子太康即位。

太康即位后只顾饮酒游猎,不理政事。有一次,他带着亲信去熊耳山游猎,一去三个多月不回来,弄得百事废弛,民怨沸腾。东夷族有穷氏部落首领后羿乘机起兵,夺取了夏的都城斟鄩,史称“太康失国”。

太康的五个弟弟被赶出都城,作了一首歌来追念他们的祖父禹的功绩和品德,倾诉目下的凄凉悲哀之情。这首歌就是《尚书》中著名的《五子之歌》。歌中说:“训有之,内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雕墙,有一于此,未或不亡。”意思是,大禹说过,贪图女色、打猎玩乐、嗜酒、建豪华的住宅,只要有此一项,就会导致亡国。

多年后,太康的侄孙少康,带领夏朝遗民,从豫东起兵,发动复国之战,迅速戡定河洛,夏朝复国,史称“少康中兴”。《世本》云:“少康作秫酒。”秫酒,是一种用秫(高粱)酿成的酒。秫酒的酿造过程包括选料、制曲、发酵、蒸馏等多个步骤,这是中国酿酒技术划时代的进步。

夏朝的末代君主夏桀,是个有名的酒徒。传说他建了一个大酒池,池中注满美酒,池之深广,可以行舟。《韩诗外传》曰:“桀为酒池糟堤,纵靡靡之乐,一鼓而牛饮者三千人。”

商部落首领商汤,以讨伐暴君夏桀为名发动了灭夏的战争。夏桀兵败,带夏人迁于南巢。

3 精美的夏朝酒器

1959年,古史学家徐旭生在豫西进行“夏墟”调查时,在偃师翟镇二里头村发现了一处大型遗址。之后的六十多年,考古工作者一直在这里进行考古发掘。考古发掘和研究情况表明,这里是四千多年前中国乃至东亚地区最大的聚落,它拥有目前所知中国最早的宫殿建筑群、最早的青铜礼器及青铜冶铸作坊,是迄今为止可确认的我国最早的王国都城遗址。这个遗址,就是夏都斟鄩遗址。

二里头出土的酒器众多,可分为陶酒器、瓷酒器、青铜酒器,器型有尊、鬶、盉、爵、觚等。大口尊用于半固态发酵酿酒,口径较小的尊用于储酒,鬶、盉用于温酒和备酒,爵用于饮酒。

这里出土了最早的瓷器。二里头文化共分四期,考古工作者发现了多件公元前1700年以前的二里头文化二期的瓷器和碎片,其中一件长流平底盉,引人注目。长流平底盉,也叫象鼻盉。这件器物,器表施透明釉,器身饰弦纹和云雷纹等拍印的几何花纹,是最早的瓷酒器。

这些原始瓷器的瓷胎与一般瓷器的胎骨所含化学成分相似。从瓷器的胎骨、施釉和火候看,其基本上已具备了早期瓷器的特征。由于加工过程还不很精细,胎、釉、配料不很准确,控制火候技术还不够成熟,和以后的瓷器相比,其质量较差,因此称原始瓷器或原始青瓷。

二里头出土的一件铜爵,是如今发现的最早的青铜器。它是青铜酒器,也是最珍贵的青铜礼器,束腰扁肚,三足细长,前流后尾,如鸟雀之将飞,精健有力。

爵,通雀。《说文》云:“爵,礼器也。象雀之形,中有鬯酒。”把这种酒器,做成雀的形状,有复杂的文化原因。这种雀,准确地说是锦鸡。

夏部族,是一个崇拜锦鸡的部族。锦鸡,古称夏翟、山雉等。锦鸡的种类很多,“夏”是一种最珍贵的锦鸡。范宁《谷梁传集解》说:“夏,大也;大谓大雉、翟雉。”这种被称为“夏”的大雉,是青、赤、白、黑、黄五彩皆备的锦鸡,师旷《禽经》称之为“翚(huī)”。郭璞《尔雅注》说:“伊洛而南,雉,素质,五采皆备,曰翚。”意思是,“伊洛而南”的这种锦鸡,羽毛有多种颜色,名字叫“翚”,即“夏”,今称伊洛锦鸡。“伊洛而南”,即今洛阳南部山区,正是夏部族的发源地。

夏王朝以“夏”为名,把饮酒器做成雀型,正是源于夏人的传统信仰。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