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1版:首版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2024年7月13日 星期
洛阳创新体制机制,做好人才“引育留用”文章
才聚河洛事业兴

青年人才在进行创业分享
人才夜市助青年人才稳岗就业 (本组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我们正计划新建高端眼科诊断设备生产基地项目,投产后将极大提升生产能力。”日前,谈及企业下一步发展,视微影像(河南)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充满信心。

该公司创始团队带头人彭先兆是首批“河洛英才计划”吸引回国的高层次人才。从硅谷到洛阳,彭先兆在洛阳实现了创业梦想,其团队研发的高端眼科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

城市与人才双向奔赴,才能实现共赢发展。近年,我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举措,落实省委、市委决策部署,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持续发力抓好人才政策体系完善、引育渠道扩展、服务优化提升,探索市场化人才工作新路径,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优化顶层设计 打造全链条人才政策体系

近年,我市统筹谋划,持续优化完善人才政策,打造全链条人才政策体系。

从出台《河洛英才计划(2020—2025年)》到出台《汇聚创新人才 集聚青年人才 加快建设人才强市若干举措》,再到推出以《关于加快建设区域重要人才中心的实施方案》为引领的“1+22”人才引育政策……洛阳人才政策体系日渐完善,对人才的吸引力越来越强。

与此同时,我市各相关职能委局出台配套政策。例如,围绕科技人才引育,市科技局设立河洛创新创业投资基金,对创新创业人才(团队)项目进行扶持;围绕简化引才程序,市人社局出台市直事业单位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短缺人才“直通车”操作办法,提升引才的时效性;围绕安居保障方面,市住建局出台青年人才公寓建设与使用管理办法,加大人才公寓保障力度。

这些政策坚持以创新为引领,向外界清晰传递出洛阳引才留才的最大诚意,为人才来洛干事创业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发挥改革力量 让创新创造活力充分迸发

今年6月,洛阳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先行区(核心园)正式揭牌,这也是我市首个专业性人力资源园区。园区成立后,将创新“政府+园区+市场运营”管理模式,着力打造人才服务“新高地”。

做好“引育留用”文章,还需用好“市场之手”。我市积极探索人才工作市场化路径,组建洛阳市人才集团,通过专业化、市场化、规模化运营人力资源投资与开发,努力在更广阔的市场范围内实现人力资源的调配、整合和优化。

体制顺、机制活,则人才聚、事业兴。大胆创新探索,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才能引进更多人才,让各类人才都有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

探索“政录企用”方式,政府录用、企业使用,帮重点企业引进青年紧缺科研人才,助企业突破招才引智瓶颈。

逐步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突出企业人才评价自主权,授权5家企业自主开展中级职称评审、281家企业自主开展技能人才评价。

设立“河洛英才创新创业投资基金”,采取“投贷联动+事后奖补”的方式扶持创新创业人才,2023年度共支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团队)4个,投资金额5500万元。

从打破体制壁垒到改进人才评价再到激励人才发展……一项项制度举措顺应全面深化改革要求,进一步释放人才活力,激发创新动力。

着眼拴心留人 做优人才生态环境

青年人才公寓、青年驿站、青年友好街区……近年,我市聚焦青年友好型城市建设,实施产业平台聚才、青年就业创业、青年安居保障、社交消费赋能、城市活力提升五大工程,让青年人才爱上洛阳、留在洛阳。

人才既要引得进,又要用得好、留得住。我市着力营造优良环境,为人才在洛安心打拼创造良好条件。

营造大有可为的事业环境。我市各类创新平台(载体)总数达3560个,其中108家进入“国家队”,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400家,创新资源加快集聚,人才平台承载力不断增强。

营造高效便捷的服务环境。搭建“一站式”人才服务数字平台,优化公共服务保障,为我市高层次人才和青年人才分别发放河洛英才“龙门卡”和“牡丹卡”,在文旅出行、子女入学、医疗保障等方面提供服务,进一步提升服务质效。

形成尊才爱才的良好氛围。加强政治吸纳和政治引领,完善领导干部联系专家人才常态化机制,建立联系专家名单和信息库,常态化结对联系,倾听人才心声,解决人才诉求。

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相信随着洛阳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释放出更多改革红利,越来越多的人才将慕名来到洛阳、爱上洛阳、留在洛阳,与洛阳“同频共振”、共创辉煌。

洛报融媒记者 孙小蕊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