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3版: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2024年8月9日 星期

林海福乡邻
——洛阳华洋生态科技园绿色发展纪实(下)
俯瞰园区生态林(园区提供)
“摘果人”付菊英 洛报融媒记者 张锐鑫 摄
果肉鲜红透亮的美国杏李 洛报融媒记者 张锐鑫 摄
繁花掩映的林间山舍 (园区供图)
负责摘果的务工村民 洛报融媒记者 张锐鑫 摄

天刚蒙蒙亮,新安县石井镇拴马村,一群“摘果人”在黄河畔山林中穿梭。

村民付菊英步行来到洛阳华洋生态科技园果园,动作麻利地摘下一颗颗美国杏李。不到晌午,硕大的杏李装满一车。

负责果林养护、果子采摘的付菊英,如今月入超2000元。在‘家门口’就能获得稳定收入,她一干就干了13年。“顾得住家、赚得了钱。”擦一把汗,付菊英笑得舒心。

历时21年,种下40余万株苗木,播绿1168亩……山河相映、林海连绵,园区的旖旎风光自不待言,为乡邻添福更让人津津乐道。

21年来,园区发挥“公司+基地+农户”的示范作用,在园区建设、运营、管理等方面大量招聘周边村民,倾力传授林果种植技术,带动周边村种植结构升级。

园区总经理冯华回忆,建设初期,山路狭窄陡峭,机器进不来,只能靠人力。园区便发动附近村民,喊着“一、二”“一、二”的劳动口号,将一棵棵雪松抬到码头栽植。

此外,园区紧临黄河主河道,河水落时,他们便带领村民们参与捡塑料、泡沫、树枝和杂草等行动,维护岸线整洁;他们还招聘当地村民进行植树造林、园林管理、果树修剪等,还在商务礼仪、餐饮服务、卫生管理等方面对村民进行专业培训,让他们实现“家门口”就业……齐心协力、一鼓作气,让荒山换新颜,也让村民得实惠。

“园区建设运营用工需求大,我们上门挨家挨户统计,遇到残疾人等困难户,便会额外照顾。”说起当初招工的标准,冯华记忆犹新。

常五花丈夫因患病在家不能务工,园区便安排她从事草莓大棚管理、蔬菜及果树种植管理,解决了家庭生计问题;尚建林身体残疾,园区安排他从事园区绿化、果树地管理等力所能及的活儿,保证其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据不完全统计,2003年至今,园区用工支出达3000万元,有力带动了当地百姓增收,推动当地生活水平和村容村貌迅速改善。

不仅授之以鱼,还授之以渔。

红里透黄,咬一口,红色果肉晶莹剔透,酸甜爽口——这便是园区小有名气的美国杏李。“有客户说,这比百十块一斤的进口杏李好吃太多了。”冯华笑得合不拢嘴,“仅此一个果种,小小十几亩地,年创收20多万元,农忙时增加十几名村民就业,还带动周边百姓种植1000多亩。”

这些年,洛阳华洋生态科技园团队把园区作为试验基地进行农副产品种植试验,选择好的农副产品在附近推广。随着美国杏李、金太阳杏、油桃等鲜果逐渐打开销路,园区积极帮助村民育苗,进行果树嫁接,传授村民果树修剪、施肥等管理技术,带动周边村发展特色农业。

如今,四季常绿、花果满园的华洋生态科技园已成为省级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生态环境宣传教育基地,还是集红色基因、绿色发展和黄河文化于一体的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在农业、观光、教育培训等产业带动下,园区在当地累计用工30余万人次,就地解决30多名村民长期就业问题,千亩林海造福乡邻。

清晨,朝阳染红洛阳华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场。鲜红党旗雕塑后,“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几个大字熠熠生辉。

造林、造富、造福,洛阳华洋奏响黄河凯歌!

洛报融媒记者 张锐鑫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