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2版:洛阳·要闻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2024年10月9日 星期

悠悠伊阙关 漫漫客家路

龙门石窟 (资料图片)

秋高气爽,龙门石窟景区游人如织,众多游客在这里游山玩水,醉心于卢舍那大佛的微笑。

伊水中流,远望如阙。古代的伊阙,就是现在的龙门。伊阙关设于东汉末年,地处龙门西山与香山之间的峡谷,即今天的龙门石窟景区一带。

伊阙由来已久。东汉时,班固在洛阳著《汉书》,其中记载:“昔大禹治水,山陵当路者毁之,故凿龙门(龙门山),辟伊阙。”北魏时,郦道元也在《水经注》中说:“昔大禹疏以通水。两山相对,望之若阙,伊水历其间北流,故谓之伊阙矣。”

“此处两山夹峙,伊水中流,形成天然门阙。”洛阳客家联合会常务副会长于春斌说,伊阙关在东汉时正式成为洛阳八关之一,作为古时洛阳南面的重要门户与关隘,伊阙关也是客家先民南迁的一条通道。

据史料记载,早在周公建立成周城时,伊阙关就是城南重要的关隘。春秋时期,周王室发生内乱,“赵鞅使女宽守阙塞,即此”。

战国后期,为打开秦国东进的中原通道,秦将白起在伊阙歼灭韩魏联军24万人,这就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之一伊阙之战。东汉时,为拱卫京师洛阳,伊阙关成为洛阳八关之一。

从西晋末年开始,随着几次大规模南迁,一大批河洛儿女含泪离开了故土,他们拜别伊阙,由此踏上了漫漫南迁路。

北魏迁都洛阳,始凿龙门石窟,嗣后历经数百年的营造,在这里形成了南北长达1公里,有2300多座窟龛、10万余尊造像、2800余品碑刻题记的石窟遗存。

伊阙改称龙门,发生在隋炀帝杨广营建东都洛阳时。《元和郡县图志》记载,营建东都洛阳前,杨广亲率朝臣登上邙山,行至今老城以北邙山最高峰处,南望伊阙,目之所及,南北开阔,东西平坦,四周群山环抱构成天然屏障。杨广大发感慨:“此非龙门耶?自古何因不建都于此?”

闻此,众大臣一时面面相觑,不知如何作答。这时,有一个名叫苏威的大臣站了出来,巧妙地回答说:“自古非不知,以俟陛下。”听罢,杨广龙颜大悦。自此,伊阙便被改称龙门。

隋唐之交,为讨伐王世充,李世民亲率重兵北据邙山,派将军史万宝率兵“自宜阳南据龙门”,从伊阙关处入手,方才顺利攻取洛阳。

如今,龙门石窟已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吸引着无数中外游客到此参观游览,感受洛阳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洛报融媒记者 戚帅华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