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7版:人文河洛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2024年11月28日 星期

海峰山麓说三吕
□郑贞富
扫码阅读该系列已刊发文章

伊川县鸣皋镇中溪村北有一条河,名叫相公川,它是中溪河的支流。相公川之北有一座山,名叫海峰山,它是九皋山西段的最高峰。海峰山南麓,有北宋名相吕端家族的墓园。吕端家族是五代、北宋时期洛阳的一个名门望族,吕端的父亲吕琦是五代名臣,吕端之孙吕诲为北宋著名的敢谏之臣。吕琦、吕端、吕诲这三位名臣,并称三吕。今天,我们走近海峰山,说说三吕的故事。

1 从乞丐到名臣的吕琦

吕琦的父亲吕兖,曾任沧州节度判官。唐乾宁元年(公元894年),吕琦生于幽州安次(今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区)。

后梁开平二年(公元908年),吕兖获罪于幽州节度使刘守光,要被族诛。吕琦只有十五岁,临刑前,吕兖的朋友赵玉欺骗监斩官说,吕琦是他同胞弟弟,救下了吕琦。吕琦腿不好,赵玉背着他走了几十里才逃了命。吕琦隐名改姓,流落他乡,在今山西省境内乞讨。这里属于后梁的仇敌河东节度使、晋王李克用的辖区。

吕琦俊美丰仪,有气度,有智慧,很快成为河东丐帮首领。几年后,吕琦得到了李克用之子李存勖的赏识,被拜为军事判官。公元923年,李存勖称帝,建立后唐,当年灭掉后梁,定都洛阳,吕琦担任殿中侍御史。

吕琦居住在洛阳清化坊,此坊位于今老城十字街东北部。潞王李从珂也住在清化坊,与吕琦是邻居,两人关系密切。十年后,李从珂成为皇帝,是为清泰帝。清泰帝格外厚待吕琦,拜吕琦为知制诰、给事中、枢密院直学士、端明殿学士。

吕琦颇有远见卓识,清泰帝看出镇守河东的石敬瑭有二心,就和吕琦、李崧等人商讨怎么办。吕琦认为,石敬瑭要造反,必引契丹为助,不如趁现在契丹要求和好之机,采用汉代和亲的方法把公主嫁给契丹人,再每月给些金帛,使石敬瑭无外援可引。枢密直学士薛文遇诮讽吕琦是妇人之见:“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清泰帝大怒,降吕琦为御史中丞。

后来,石敬瑭果然引契丹为助,灭掉了后唐,建立后晋。石敬瑭留用了吕琦,改任他为秘书监,后历迁任过礼、刑、户、兵部侍郎,官达金紫光禄大夫。

后晋皇帝正准备让吕琦担任宰相,他却突发疾病,天福八年(公元943年)去世,葬于海峰山之阳。他是葬于海峰山吕氏家族墓地的第一个人。

2 吕端大事不糊涂

吕端,是吕琦的二儿子,后唐清泰二年(公元935年)生于洛阳清化坊。青少年时期,吕端善于学习,遍访名师。北宋初年,吕端进士及第,先后任定州同判、成都知府、开封府判官、蔡州知州等地方官。在地方任职期间,他展现出卓越的治理才能,例如在蔡州知州任上,治理有方,深受百姓爱戴,离任时蔡州官民上奏请求其留任。

吕端入朝为官后,先后担任过户部郎中、大理少卿、右谏议大夫等职;宋太宗淳化四年(公元993年),拜为参知政事;至道元年(公元995年),由参知政事改任宰相。

吕端仪表俊秀,处事宽厚忠恕,善交朋友,讲义气,轻钱财,好布施。他为人低调,很少当众高谈阔论,这使得一些人误认为他是“糊涂人”,但宋太宗评价他:“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

西夏李继迁造反,宋朝出兵抓住李继迁的母亲,宋太宗想杀她,寇准未反对,吕端得知后立即奏本反对。他引用项羽欲杀刘邦之父却对刘邦毫无威胁的故事劝谏,宋太宗采纳了他的意见。后来,李继迁之子李德明,念宋朝善待其奶奶的情分而归顺宋朝。

吕端面对危险时,能镇定自若。吕端渡海出使高丽时,风暴折断船的桅杆,船上的人都很害怕,只有他仍旧读书,像在斋阁时一样。

宋太宗立的太子是赵恒,但大太监王继恩、参知政事李昌龄、殿前都指挥使李继勋、知制诰胡旦及李皇后等想让太宗长子赵元佐继位。宋太宗驾崩后,李皇后派王继恩召见吕端。吕端料到有事发生,便把王继恩锁在自己府中不让其出去,然后和皇后商议立帝问题,强调宋太宗在世时已安排好让太子继位,从而确保了皇位的正常继承。这一事件,充分体现了吕端在大是大非面前的清醒和果断。

赵恒继位,是为宋真宗。咸平二年(公元999年),吕端以太子太保致仕,回到洛阳。次年,吕端病卒于清化坊,赠司空,谥正惠,葬于海峰山吕氏家族墓地。

3 司马光的好友吕诲

吕诲,是吕端之孙、国子学博士吕荀之子,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生于洛阳清化坊。

吕诲性纯厚,家居力学,不妄与人交,进士登第后,先后任云阳县令、交城县令等。他因政绩卓著,被宋仁宗任命为侍御史。他在诸多事件中积极谏言,如弹劾兖国公主夜开宫门等。宋仁宗免去他侍御史之职,出知江州。

宋英宗继位,召为起居舍人、同知谏院,犯颜直谏,再次被贬,出知蕲州,徙知晋州。

神宗继位后,吕诲担任御史中丞。王安石初任参知政事时,众人多认为得人,唯有吕诲极力反对,称王安石“虽有其名,然好执偏见,宰辅天下必受其祸矣”。

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六月,吕诲再度上章弹劾王安石,连上《论王安石奸诈十事状》《论王安石奸诈十事状第二状》,指斥其有十大奸邪。因反对王安石变法最激烈,吕诲被免职,出任邓州知府。次年,改知河南府(洛阳),年老乞休,提举西京洛阳崇福宫。

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五月,吕诲病重,好友司马光前来清化坊慰问,吕诲遗言:“天下事尚可为,君实勉之!”司马光撰其墓志铭。司马光写的《右谏议大夫吕府君墓志铭》,载司马光《传家集》卷七十六。这是一篇长文,称吕诲“幼孤,自力为学,家于洛阳,性沉厚不妄交游,洛阳士人往往不之识”。接着,他详细地介绍了吕诲的事迹。铭文最后说,吕诲去世后,“以其年八月某日,葬伊阙先茔”。

这里的“伊阙”,指伊阙县,即今伊川县。“先茔”,指吕琦、吕端等吕诲的先人墓。《河南通志》卷四十九说:“吕诲墓,在府城南鸣皋山之下。诲,右谏议大夫。”

北宋灭亡后,吕氏家族从洛阳迁到江南,形成栖溪吕氏。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栖溪吕氏家谱》记载,三吕等栖溪吕氏的先祖墓地在“伊阙县神荫乡中费里海峰山之阳”。神荫乡中费里,就是今鸣皋镇中溪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