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走进伊滨区诸葛镇南宋社区的粉条加工车间,机器的轰鸣声、热锅的咕嘟声、人员的交谈声,混杂着升腾于空中的氤氲水汽,点旺了乡村的烟火气。
“周围几十公里的红薯种植户都来排队了,机器都快干冒烟了。”56岁的宋留旺只穿了一件薄衫,仍旧热得满脸通红。他一边检查机器运转参数,一边抚慰因排队过长而有些躁动的人群:“不要急,干不完俺们不关门!”
宋留旺是南宋社区的红薯种植大户,也是这条粉条加工生产线的投资人之一。
南宋社区党支部书记宋恩波介绍,南宋社区地处万安山丘陵地带,沙质土壤,适宜种植红薯,但单种红薯经济效益并不高,所以往年每到冬天,漏粉条就成了家家户户的大事,近年来,外出打工的年轻人越来越多,而手工漏粉条又需要投入相当的体力,这对留守黄土地的中老年人来说无疑是个难事儿,“这两年俺村种红薯的人少了,老祖宗留下来的好东西都快要守不住了。”
宋恩波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召集村里包括宋留旺在内的红薯种植大户,和他们商量能不能做一笔“特殊的买卖”。这笔“买卖”就是由红薯种植大户们众筹,在社区引进一条价值约20万元的粉条加工生产线,帮助村民在家门口完成红薯深加工,提高经济收入。
“投资加工业的买卖亏不了。”宋留旺首先表态,以前自己为了找机器漏粉条,每年冬天都要起早贪黑往伊川县跑,“我出几万块吧,这条生产线投用后,不只方便别人,更是方便了我们自己。”
“我同意!”“那我也同意。”……就这样,南宋社区的这条粉条加工生产线很快建了起来,并于今年霜降前顺利投用。
据悉,这条生产线可完成从红薯到粉条的加工全过程,包括清洗、粉碎、过滤、曝晒、打糊、漏丝、冷冻等多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参照高标准。将红薯淀粉变为一根根晶莹剔透的粉条,仅需约30分钟。
南宋社区有了粉条加工生产线的消息不胫而走,不只村里的红薯种植户赶紧扛着大包小包的红薯前来排队,周边村庄、县区的人也一股脑地都来了。
“生意好得不得了,从开业第一天到现在,机器基本就没停过,回本不成问题。”宋留旺说,将红薯加工成粉条售卖比单卖红薯能增加好几倍收入,再加上他们的加工费也不贵,“往后每年冬天都有的忙喽!”
按照宋恩波的计划,接下来,他将带领社区注册“南宋红薯”这一商标,并对其完成精细化包装,将“老祖宗留下来的好东西”用好、护好。
洛报融媒记者 王若馨 通讯员 贾莎莎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