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4版:洛阳·县区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2024年12月4日 星期

“一颗小红薯”串起增收致富产业链
汝阳聚焦红薯转型升级和全产业链条培育,走出乡村特色产业振兴之路
举办红薯擂台赛

一颗小红薯,能做什么?

初冬时节,汝阳县内埠镇罗洼村正是一派丰收忙碌的景象。红薯经打浆、漏粉、煮粉、冷却、晾晒……变成热销的红薯粉条。

作为远近闻名的粉条加工专业村,罗洼村加工的红薯粉条纯、韧、糯、筋,下锅煮不易断、不易碎,极易入味,深受消费者喜爱。

据了解,罗洼村有300多户人家,粉条加工制作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凭借良好的手工传承及新引进的现代化加工设备,该村年加工红薯超600万斤,产值1000余万元,粉条畅销北京、上海、西安、武汉等地,走出一条乡村致富新路径,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赋能。

“汝阳红薯”是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入选国家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近年来,汝阳聚焦红薯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全产业链培育,不断推进红薯产业链纵向发展和链上各环节横向拓宽,先后获得全国绿色食品原料(红薯)标准化生产基地、国家级农产品地理标志示范样板县等国家级荣誉。

这些荣誉只是汝阳红薯高质量发展的冰山一角,那么,汝阳红薯的产业链条有多长?从田间到餐桌,汝阳红薯还经历了哪些“旅程”?

聚焦育苗试管化。汝阳围绕“种业振兴”,打造了集脱毒育苗、科普培训、技术指导、交易推广于一体的中原红薯种业中心,引进了哈蜜、红瑶等新品种种植,并以河南省农科院、河南农大等科研院校为技术支撑,聘请知名红薯专家蒋旭为技术顾问,全程指导育苗和红薯生产。同时,积极探索高效种植模式,通过高起垄、膜下滴灌、平栽苗等技术,使栽种时间从4月下旬提前到3月中旬,保证红薯“一年两收”,开了全省红薯膜下滴灌早栽早收的先河。

聚焦种植规模化。汝阳县70%的耕地分布在丘陵坡地,是典型的火山岩沙粒土质,有机质含量高,而且天然富硒,非常适宜红薯种植。目前,全县有3万余农户参与红薯种植,现有专业组织55个、大型育苗基地20个、种植面积16万亩,总产量达到30万吨。

聚焦储藏现代化。汝阳加快推进冷链物流、气调库等冷藏保鲜设施建设,现有红薯保鲜窖4000多座,储藏量5000万公斤。

聚焦加工多元化。汝阳现有红薯产品加工企业和基地46个,红薯品牌26个,部分红薯会被加工成红薯淀粉、红薯粉条、薯干、薯片、薯条、酸辣粉等22种产品;研发了酸辣粉、红薯全粉、红薯芝士、冰烤薯、预制菜、红薯酒等高附加值畅销产品。目前,汝阳每年加工鲜薯4.5万吨以上,年产值2亿元以上。

聚焦品牌系列化。汝阳依托独特的自然禀赋和技术优势,走差异化发展之路,特别是与北京福来品牌策划机构开展汝阳红薯品牌策划和研究,挖掘汝阳红薯地标文化、绿色食品文化,申请专利26项,打造“汝阳水果红薯”系列地理标志农产品文化体系。全新的汝阳区域战略公用品牌——“比水果还好吃”的汝阳水果红薯,迅速走俏市场。

聚焦销售网络化。电商直播销售、产销对接活动、“汝此幸福”销售,以及与京东、大张等企业深度合作,使优质的汝阳红薯畅销全国各地市场。今年9月6日,汝阳组织参加在甘肃定西举办的2024年中国国际薯业博览会,汝阳红薯及产品亮相国际展会,受到一致好评。

聚焦农文旅融合发展。汝阳依托当地红薯产业优势,充分挖掘红薯文化和红薯内涵,推进“红薯小镇”建设,形成“旅游+美食+体验”的农旅融合新模式;打造集红薯美食体验、文化展示、研学体验、党建提升等功能于一体的红薯博物馆,不仅深入挖掘汝阳红薯文化内涵,还提升红薯产品品牌价值,实现了薯经济、薯文化双发展。从科研育苗、规模种植,到储藏保鲜、加工升级,再到品牌建设、产销对接,如今,汝阳已形成上、中、下游深度融合的红薯产业体系,也促进了农文旅融合发展。随着汝阳红薯在市场上备受消费者青睐,汝阳红薯的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发展潜能持续释放。

此外,汝阳在种苗和田间管理、红薯新品种保险等方面推出一系列暖心的优惠保障政策,创新“惠农e贷”“红薯贷”等金融产品,为汝阳红薯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积极开展红薯种植交流培训、知名专家现场指导等活动,让更多农民通过红薯产业走上致富道路。

下一步,该县将聚焦红薯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积极推广脱毒薯苗,扩大高端优质红薯种植规模,有针对性地出台支持政策,不断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做大做优全产业链文章,推动红薯产业向高端化、专业化、品牌化发展。

贺玉玉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