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装备加速“出海”。今年前10个月,我市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124.3亿元,同比增长3.8%。
“钢铁驼队”不断扩容。自2017年以来,我市共计开行中欧班列400列,货值超6.5亿美元。
一组组数字,一项项发展,沿着中欧班列的滚滚车轮“从洛阳到世界”,搭乘动能强劲的全球快车谱写开放新篇章。
乘着共建“一带一路”的东风,洛阳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发展的脚步越来越快。
“从洛阳到世界”,中欧班列打造国际经贸合作桥梁
大道通天下,山海不为遥。
近日,在东方红(洛阳)国际陆港,满载50个集装箱的“洛阳造”农机产品、耐火材料、机械设备等高端装备,搭乘中欧班列向西驶向哈萨克斯坦,为洛阳发展外向型经济进一步提供强有力物流保障。
自洛阳出发驶向世界,又从世界各地奔向洛阳,中欧班列早已成为见证“从洛阳到世界”国际经贸合作的重要桥梁。
自2017年以来,我市主动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截至今年11月共计开行中欧班列400列,集装箱吞吐量69584标箱,货值超6.5亿美元,通过源源不断将本地优质产品发往世界各地,成功服务近百家企业,使得开放的“洛阳声音”越发嘹亮。
在此基础上,依托东方红(洛阳)国际陆港建设,我市近年推动国内国际班列线路扩容,从最初的开行中亚五国,到现在中欧(中亚)、中俄、中老、青岛、宁波多线同开,覆盖亚欧非大陆数十个国家与城市,为畅通贸易往来跑出新通途。
不仅是物流通道的“增量”,还有港区联动的“上新”。我市积极推行“班列+保税”方式,聚焦中欧班列、铁海联运班列承运的进出口货物,依托洛阳综合保税区推进“保税仓储、区区接转”等保税物流业务,迄今以保税物流方式共计入区近2000标箱,为全市外贸增长提供有效支撑。
如今,东方红(洛阳)国际陆港开行的中欧班列不仅促进越来越多的洛阳企业和产品“走出去”,还吸引了外地企业和货源向洛阳集聚,让世界感受到更多“中国制造”的魅力。
乘风“出海”,产业合作展示“洛阳制造”创新力量
“今年前10个月,海外市场销售额已超8000万元!”谈及今年发展“成绩单”,洛阳嘉盛电源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兴奋不已地说。
从在海外市场仅设置1名外贸员起步,自2018年嘉盛电源开始重点布局共建“一带一路”市场。围绕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设备产品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等,嘉盛电源与宇通客车、中通客车、比亚迪汽车等企业形成稳定合作关系,搭乘中国新能源汽车走俏海外东风,2023年企业实现销售额超3000万元。
当下,正加速冲刺全年销售额亿元目标的嘉盛电源,已在中亚、南美等市场稳居行业头部,在全球建设超千家充电站,并通过在乌兹别克斯坦和马来西亚设立子公司,锚定当地业务积极拓展。
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带来新机遇,洛阳企业纷纷踏上“出海”浪潮,开展对外投资,加强产业合作,深度拓展合作发展新空间。一座座工业园、一条条公路铁路,正助力共建国家加快发展、减贫脱贫、改善民生,朝着现代化目标阔步前进。
今年前10个月,我市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124.3亿元,同比增长3.8%;有进出口实绩企业增加至1238家;全市完成对外承包工程及劳务合作营业额超3亿美元,其中在阿联酋、伊拉克等9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开展了工程项目;全市对外直接投资超4.86亿美元,居全省第一,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新增备案企业8家,直接对外投资额1391万美元。
培育壮大开放型经济,构建大外贸发展格局
从亚洲到非洲,从拉美到南太平洋,随着共建“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我市将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最大公约数,在加速铺就繁荣幸福之路上积极探索——
聚焦培育壮大开放型经济,我市将继续引进、培育、壮大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外贸企业集群,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扩大进出口规模;持续扩大洛钼集团、中信重工、一拖集团等优势企业“走出去”成果,助推中油一建、省安装集团、建龙微纳等企业开展对外投资和对外工程承包,引导更多的企业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带动我市产品和技术服务“走出去”。
聚焦做大做强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我市将以打造百亿级产业外贸基地为目标,高水平建设复合材料、摩托车及配件、钢制家具、工程机械等4个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有色金属、太阳能光伏、铝钛钨钼材料等3个省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加快构建七大基地抱团发展、拓展国际市场的大外贸发展格局。
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第四次“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为下一个金色十年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指引了前进方向。我市将持续挖掘培育一批有潜力的外贸企业,进一步壮大外贸企业集群,培育外贸新增长点,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洛报融媒记者 贾臻 陈曦 通讯员 乔安新 董笑晨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