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印记”见证物
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1958年洛矿厂制直径2.5米双筒卷扬机”
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
“东方红-54型履带式拖拉机”
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典型案例
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
《“东方红”赓续红色血脉 擦亮民族品牌——第一拖拉机制造厂的保护利用》
中国铝业集团有限公司
《洛阳铜加工厂:赓续红色血脉 传承中铝精神》
本报讯 (洛报融媒记者 张锐鑫 陈曦 郭学锋 通讯员 许利民)日前,国家文物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共和国印记”见证物和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典型案例名单,100项“共和国印记”见证物和77项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典型案例上榜。我市4个项目榜上有名,占全省总数的80%。
由上述两部门开展的“共和国印记——工业之光耀中华”主题活动旨在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讲好共和国工业发展的故事,传承弘扬工业文化和工业精神。其中,“共和国印记”见证物是反映共和国工业改革发展,具有重大史料价值和重要见证意义,彰显工业精神、传承工业文化的文物或实物;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典型案例代表性强、举措有力、成效显著、具有示范引领作用,主要方向为工业文化地标建设等。
我市2个项目入选“共和国印记”见证物名单,分别为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的“1958年洛矿厂制直径2.5米双筒卷扬机”和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的“东方红-54型履带式拖拉机”。
其中,“1958年洛矿厂制直径2.5米双筒卷扬机”是由时任洛矿一金工车间主任焦裕禄带领工友历时3个月制造的,是新中国第一台新型直径2.5米双筒卷扬机。该机器在义马市观音堂煤矿服役近50年,是洛矿研制的国产矿井提升装备开山之作和有力见证。目前,这台卷扬机在企业厂史馆作为馆藏文物保存展示。
“东方红-54型履带式拖拉机”诞生于1958年7月20日,是我国第一代大批量生产的拖拉机。该产品每天可耕地8公顷,是牛耕地效率的40多倍,在农业、水利、交通、土方施工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该产品在黑龙江北安二龙山农场服役期间,创造了31年没有大修的纪录,被誉为“北大荒精神”的象征。
另外,我市2个项目入选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典型案例名单,分别为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的《“东方红”赓续红色血脉 擦亮民族品牌——第一拖拉机制造厂的保护利用》和中国铝业集团有限公司的《洛阳铜加工厂:赓续红色血脉 传承中铝精神》。
第一拖拉机制造厂工业遗产的核心物项主要包括办公大楼、厂前广场、冲压车间、工具车间、装配车间、发动机车间和厂大门等。近年来,中国一拖将“东方红”工业游与工业遗产文化产业化运营有机结合,全面展示了中国现代农耕机械装备的发展历程,吸引全国各地游客前来观光考察,开启了工业旅游与遗产保护新模式。
洛阳铜加工厂工业遗产以洛铜“苏式建筑群”为代表,包括主办公楼、检测办公楼和技术研发中心办公楼等。近年来,该企业不断加强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挖掘工业遗产精神内涵,突出重要人物,讲好工业故事,传承老一辈创业者敢为人先、问鼎一流、砥砺奋进、永不言败的精神伟力,铸造优秀企业文化的根和魂。
作为国家“一五”时期重点建设的工业基地,洛阳留存了大量工业遗产和历史风貌建筑。近年来,我市围绕打好“工业遗产”牌,持续活化利用涧西工业遗产历史文化街区,植入与老工业基地相契合的新业态,进一步丰富了工业旅游内涵,让工业文化遗产活起来。
根据工作安排,下一步,我市将进一步加强工业遗产和共和国工业发展见证物的保护利用,深入挖掘历史价值、文化价值、时代价值,大力弘扬工业精神,讲好党的故事、共和国的故事、工人阶级的故事,讲好中国工业改革发展的伟大历程、伟大成就、伟大贡献,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本文配图均为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