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年底,年届八旬的巴金生病住院。他每天午睡不到一个小时就下床,坐在小沙发上,等候护士两点钟来量体温。那些天,他总是坐着一动也不动,但他的脑子不肯休息,在回忆读过的一些书、一些作品,希望在他的记忆力完全衰退之前,保留下美好的东西。
他回忆了狄更斯的小说《双城记》。他最后一次读完《双城记》是1927年2月中旬在法国邮船“昂热”上。直到邮船就要在马赛靠岸时,他还拿着书丢不开,一直读到深夜。尽管对1789年法国大革命他和小说作者有不同的看法,尽管书中怀才不遇的卡尔顿是现实生活中所没有的,但是几十年来那个为了别人幸福自愿献出生命、从容走上断头台的英国人,一直在他的脑海“徘徊”。巴金忘不了他,就像忘不了一位知己。他是巴金许多老师中的一位,教巴金懂得了一个人怎样使自己的生命开花,在遭遇噩运的时候给了巴金坚持下去的勇气。
巴金在跟疾病作斗争,也从各种各样的作品中得到鼓励。好的作品把他的思想引到更高的境界,艺术的魅力使他精神振奋,书中人物的命运让他在现实生活中见到未来的闪光。平凡的人物、日常的生活、纯真的感情、高尚的情操激发了他的爱、他的同情。即使把他关在病房里,他的心也会跟着书中人周游世界、经历生活。即使在病中他没有精力阅读新的作品,过去精神上财富的积累也够他这有限余生的消耗。
巴金把在病中回忆以往阅读过的文学著作,以及从中汲取的勇气和信心,称为他的“仓库”。这个“仓库”,自然也是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凭借这个“仓库”,巴金顽强地和病魔作殊死搏斗,鼓舞着他奋勇前行,让生命焕发出奇异的光彩。(据《人民政协报》 作者:崔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