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动态过程,改革必须树立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从支持全面创新的各方面、全链条谋划推进,破立并举、先立后破强化体制机制保障,才能有效提升国家创新体系的整体效能。《决定》对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的系统性布局突出体现在系统协调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系统布局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系统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开放创新,系统融合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等四个方面。
党的二十大突出强调了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对教育、科技、人才工作做出统筹安排、一体部署,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目标。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不仅继续将教育、科技、人才统筹于创新板块,更是提出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动态过程,改革必须树立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从支持全面创新的各方面、全链条谋划推进,破立并举、先立后破强化体制机制保障,才能有效提升国家创新体系的整体效能。《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简称《决定》)对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的系统性布局,突出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系统协调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
习近平总书记在《决定》说明中强调要“注重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这个核心问题”。在创新领域的实践中,我们也要充分意识到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才能有效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发展挑战。一方面,国家组织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改进科技计划管理,强化基础研究领域、交叉前沿领域、重点领域前瞻性、引领性布局,才能有效解决“卡脖子”难题,把准科技创新的发展方向。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强化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让创新“有利可图”,市场才会“趋之若鹜”,创新活动才能充分汇聚起各类社会资源。
二、系统布局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
要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教育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提供直接支撑,科技创新为教育和人才培养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而人才则是教育和科技创新的实践主体。《决定》在深化教育综合改革部分,重点安排了完善立德树人机制和高校科技创新机制;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部分,也针对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人员激励等问题提出了改革方向;在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部分,对育才、引才、用才的全过程都做出了要求。教育、科技、人才,只有通过系统布局才能实现整体效益的最大化。
三、系统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开放创新
新质生产力所要求的创新,不仅需要从0到1的原创,从1到10的应用研究,还需要有从10到100的科技成果转化,更要有从100到N的大规模产业化应用。原始创新决定了国家战略科技地位,是我们必须攻下的“山头”;集成创新为我们形成体系化竞争优势;开放创新让我们更好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开发和产业发展的内在关联日益增强,各类创新活动的发展不可偏废。
四、系统融合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
创新是一个多主体参与、多要素投入的价值创造过程,是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等多链融合,多要素交织的系统工程。现阶段,我国“四链”融合的态势仍未形成,市场壁垒、制度壁垒、信息壁垒和行政壁垒等阻碍着创新要素跨组织边界流动,导致科技创新存在“创新孤岛”现象,影响创新效能的发挥。只有针对痛点、堵点,从体制机制上化解,才能实现人才、资金等创新要素的有效配置,从而实现整体创新效能的最大化。
(作者为中共洛阳市委党校工业创业创新教研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