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叶圣陶先生,很多人会自然想到他的童话《稻草人》、小说《倪焕之》,还有许许多多被选入语文教材的课文。我至今还能记得《小小的船》《爬山虎的脚》《荷花》《多收了三五斗》《苏州园林》等文章。这些课文陪伴我们度过了青少年时光。可以说,新中国一代又一代青少年儿童,都是读着叶圣陶先生朴素、简洁、亲切、流畅的文字长大的。
叶圣陶先生有多重身份,包括教育家、文学家、编辑出版家、社会活动家,等等。我想,文学家应该是大多数人对他的第一印象。的确,在文学领域,他的成就和贡献是巨大的。作为“五四新文学”的第一代作家,他曾参与北大部分师生创办的“新潮社”,是新文学运动中最早成立的文学团体“文学研究会”的十二位发起人之一,和郑振铎等人一起,高举起“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旗帜。他一生中创作了大量文学作品,是“教育小说”的代表作家和中国现代童话的开拓者。他主编了众多进步的文学期刊,发掘了茅盾、巴金、丁玲、沈从文等诸多后来在文坛上享有盛誉的作家。他还积极参加文艺界抗日救国和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各项运动,为民族解放、人民革命和新中国成立作出了重要贡献。
历史安排叶老来担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首任社长、总编辑,真的是最美好的选择。因为他的一生,无论是自铸伟词的名山事业,还是敷教弘文的杏坛宗风,都离不开人民和教育这两个词。
叶圣陶先生的文学创作始终关注普通人的现实人生,在作品中展现鲜明的人民性。和“五四”时代的一些作家不同的是,他一开始并没有身处新文化运动的地域中心——因为家境贫寒,他没有机会接受现代大学的教育,在家乡小镇又做了多年的小学教师。也正是这样的经历,让他能够广泛地接触当时的人民大众,理解他们的辛劳和困苦,认识到文学必须反映生活,为改革社会尽力。从文学创作伊始,他就用温和的笔触来写普通人,写他们的生活,也写最广大、最真切的中国现实。在细致的观察和生动的描摹中,社会的百态世相、人民的喜怒哀乐,都被真实地还原出来。他的文字,永远和人民的生活同喜同悲。
在叶老的文学作品中,教育事业是重要的主题,也是重要的土壤。由于长期从事教育工作,他写得最多的是他熟悉的城郊乡镇学校和教师们。“教育小说”是他文学成就最高的一类作品。如《校长》《潘先生在难中》《倪焕之》等,都有着对学校生活和普通教师的生动刻画,为中国文坛贡献出一系列生动的教师形象。其中,长篇小说《倪焕之》是中国现代教育小说的高峰之作,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童话也是他文学创作中着力颇多的一类,他的《稻草人》是我国第一部现代童话集,被鲁迅称赞“给中国的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他创作的童话不只是为了给孩子看,也意在提醒成人要关注儿童的教育问题;他不只歌颂“爱”与“美”的理想世界,也时时观照着现实世界。作为负有盛名的作家,他“俯下身来”,积极创作供孩子们学习的课文。他编的《开明国语课本》,几百篇课文中约有一半是他新创作的,其余的也是有所依据的再创作。新中国成立后,叶老领导并亲自参与基础教育教材的编写,他充分发挥文学家之长,精心选择、修改课文,继续把自己的宝贵精力投入到教育事业之中。在这一时期,叶老修改了自己的许多旧作。一篇不长的《孤独》,这篇文章从标点到词句修改了300多处。他自己说,修改旧作的语言是为了配合普通话的推广。以文墨为生的人大抵珍爱自己的文字,而叶老率先垂范,以此服务于新中国语言文字教育事业。
写作品时,念着教育;改作品时,还念着教育。这就是作为文学家的叶圣陶先生,这就是人民的叶老,教育的叶老,终身记挂着、服务于“人民教育”的叶老!
(据《中华读书报》 作者:邱华栋)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