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监督体系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神经末梢”,是保障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执行的“最后一公里”。2024年,全市纪检监察机关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省纪委监委和市委要求,持续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构建职责清晰、优势互补的基层监督协同体系,全面提升基层监督执纪执法水平,持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
凝聚合力、提升能力
激活基层监督“末梢”
“刚当选时,不知道该监督什么、怎么监督,现在再也不会为这些发愁了。”如今已是村务监督“行家里手”的瀍河区白马寺镇韩旗村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石建阁说。
能监督、会监督是提高基层监督质效的重要抓手。2024年,市纪委监委充分发挥村级纪检委员“监督前哨”优势,全面推进村纪检委员兼任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同步推动村级监督信息互通、程序契合、工作融合,构建基层监督“一盘棋”工作格局,进一步强化对村级各项事务的监督,形成了从有形覆盖到有效覆盖的强大监督效能。
为推动“前沿哨兵”履职更加有力,市纪委监委针对村务监督能力不强、政策把握不精准等问题,组织全市190个乡镇(街道)纪(工)委书记集中培训,并指导各县区纪委监委搭建“练兵场”,以定期轮训、以案代训、带案参训等方式,加强对基层纪检监察干部的技能培训和实战锻炼。
洛宁县纪委监委将村级监督与“五星”支部创建相融合,对标创“星”标准,对1500余名村纪检委员、监察联络员开展实战式专题培训,并将履职情况作为“支部过硬星”落实重点,以“五星”支部高质量创建推动村级监督高效履职。涧西区纪委监委组织居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开展专题培训,明确监督职责、监督方式和监督程序,切实增强基层监督队伍的监督意识和履职本领。
截至目前,全市所有村(社区)党组织纪检委员兼任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已实现全覆盖,既保障了村内事务在制度的轨道上平稳运行,也提升了民生诉求的解决质效。
规范监督、片区协作
提升基层监督质效
为确保村务监督委员会用准、用活基层监督权,做到“参与不干预、规范不代办、履职不越权”,市纪委监委督促指导各县区多措并举推进村务监督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真正让基层监督实起来、强起来。
瀍河区纪委监委明确村务管理制度执行、财务公开情况等9方面监督重点,让村级监督人员照单履职、对标监督。孟津区纪委监委编印村务监督工作手册,将监督职责、监督内容、工作流程图等纳入其中,全面提升村务监督员监督水平。栾川县纪委监委实行村居监察联络站和村务监督委员会一体化运作模式,明确6项基本权力和7项监督内容,推动全县214个行政村有序开展村级“小微权力”监督。
基层监督点多面广,人情干扰难免影响监督质效。市纪委监委积极用好一体化联动办案机制,按照地域相近、便于协作原则划分70个纪检监察协作区,建立重点领域联动监督、重要线索集中排查、重大案件联合审理制度,通过在线索处置、联动监督、案件办理、警示教育等方面纵向调度、横向配合,有效盘活县、乡、村三级监督力量。
协作区办案不仅摒除了“熟人社会”干扰,还有效提升了基层监督效能。嵩县纪委监委设立了5大协作区,形成了优势互补、信息互通、协调贯通、成果共享的常态长效监督合力。宜阳县纪委监委通过“协作区+乡镇纪委+村监会”联动监督、交叉办案,集中力量挥“铁拳”办铁案。偃师区纪委监委启动协作办案机制进行难点攻坚,快速查实4名村组干部违纪违法问题,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全面从严治党有力有效、监督就在身边。
科技赋能、靶向监督
切实维护群众利益
“用手机扫一扫,就能随时查看村里开支和村集体经济分红情况,还能在线提出问题,让大家对村委和干部们更信任了。”对管住村集体“钱袋子”的“监督码”,汝阳县三屯镇东堡村群众赞不绝口。
过去一年,全市纪检监察机关运用大数据和信息化技术,引导群众通过手机扫“监督码”,加强对小微权力的监督制约,实现惠民事项“码上知”、问题诉求“码上办”、权力运行“码上评”,助推小微权力“阳光运行”。
新安县纪委监委整合全县314个村(社区)集体“三资”,以及农业、民政、医保等部门涉农资金数据,依托“码上监督”平台同步构建公开“数据池”,让群众对“家”事了解更全面。
全市纪检监察机关还通过深化应用举报平台、基层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等监督服务平台,加强对民生项目资金使用、集体“三资”管理等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监督,及时发现、预警纠治各类腐败和作风问题。
洛龙区纪委监委通过运用智慧监督平台等数据库的大数据比对、技术分析功能,对村(社区)集体“三资”信息、惠民资金发放等情况进行实时监督,确保过程可查、环节可追、责任可究。老城区纪委监委主动对接“12345”“百姓问政”等民生热线平台,通过大数据比对广泛收集群众反映党员干部问题线索,有力提升基层监督质效。
“监督力量沉下去,治理效能才能提起来。”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不断深化对基层治理主体全覆盖、权力运行全过程、责任落实全链条的监督,切实以高质量监督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洛报融媒记者 郭旭光 通讯员 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