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谈履职心声,传递民生温度。9日,在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开幕前,市两会“代表委员通道”再次开启。15名人大代表陆续走上通道,就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畅谈履职故事,传递基层声音,为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为民生福祉改善鼓与呼,凝心聚力绘就洛阳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加强科技创新 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可持续发展
——市人大代表张正涛
近年,我市致力于建设高水平国家创新型城市,把人工智能与科技创新作为产业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围绕科技创新,市人大代表、中科慧远视觉技术(洛阳)有限公司董事长、中科(洛阳)机器人与智能装备研究院副院长张正涛畅谈见解。
“科技创新不仅对人工智能产业链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也将促进城市整体发展与优化升级,推动各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张正涛介绍,中科慧远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自主研发“慧视”光学成像系统,推出高精度工业外观检测设备,并联合洛阳数十家人工智能企业成立洛阳市人工智能产业联盟,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紧密合作、联合攻关,带动了产业链整体发展,“未来,我们将持续加强科技创新,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推动公园绿地开放共享 提升城市“青”和力
——市人大代表唐群辉
“近年来,洛阳市积极打造青年友好型城市,在城市管理、口袋公园建设及园林绿化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创新举措,更好满足青年需求,提升城市宜居性。”市人大代表、洛阳文化旅游职业学院教师唐群辉说。
在公园运营服务方面,洛阳市积极响应“青年优先发展”理念,进一步优化绿地管理运营模式,推进市场化合作。在口袋公园建设方面,涌现出老城区春都里社区体育公园等典范项目。在公园管理提升方面,洛龙区对洛浦公园南堤进行全面提质改造,提升公园对青年群体的吸引力。
未来,唐群辉期待洛阳继续探索公园绿地开放共享新模式,不断寻求运营管理上的创新,推动实现青年发展与城市发展的有机融合,让洛阳逐步成为一个更加适合年轻人居住、工作和生活的友好城市,真正做到让城市更好地吸引青年、集聚青年、成就青年。
数字化管理打造“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市人大代表陈军委
聚焦居家养老和医养结合话题,市人大代表、新安县铁门镇刘杨村党支部书记陈军委结合刘杨村“助老小灶”建设运营成效,畅谈经验做法。
刘杨村“助老小灶”2019年成立,紧密结合村内孤寡老人、高龄老人生活现状,以“互联网+养老服务”为探索,引入智慧化养老服务,在村党群服务中心建立康养大数据服务平台,在老人家安装智能监测设备,遇到突发情况实现第一时间预警,立即入户救助,让老人享受温暖、安全的晚年生活,打造“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下一步,我们将围绕农村百姓现实需求,聚焦‘一老一小’等弱势群体,结合网格管理服务‘四单制’,建立更加多元、全面、实际的综合管理信息化平台,实现对乡村资源、服务、治理、建设、环保等的全面信息化管理,为群众提供更加多样、优质的数字化管理服务。”陈军委说。
加快产业发展 凝聚城市活力
——市人大代表高阳
宁德时代洛阳基地项目自投产以来给伊滨区带来了哪些新变化?市人大代表、河南省中成房地产开发集团有限公司招采科科长高阳对此十分关注。
高阳介绍,宁德时代洛阳基地投产推动伊滨区经济增长势头更加强劲,截至2024年年底,该项目已实现产值31亿元,预计2025年项目产值超过200亿元。人才集聚效果初步显现,随着一期项目投产、二期项目开工,宁德时代洛阳基地周边道路一片繁忙景象,“人气”“烟火气”正在加速集聚。配套服务逐步完善,武屯街临时商业街火爆一时,新能源产业园工业邻里中心投入运营,时代广场项目加快建设,全区宾馆行业也迎来了“开门潮”。产业水平全面提升,供应链、产业链企业纷至沓来,新能源产业集群正在快速呈现,促使伊滨科技城建设定位更准、思路更清,底气更足、信心更满。
小艾草成为乡村致富“金钥匙”
——市人大代表王惠
汝阳县如何发展艾草产业,实现艾草赋能乡村振兴?市人大代表、河南三才艾业有限公司员工王惠畅谈感悟。
汝阳县充分发挥优势,积极扩大艾草种植规模,如今种植面积3万余亩,为艾草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河南三才艾业有限公司把企业发展与当地经济紧密关联,引导当地百姓采摘野生龙草艾,企业高价收购,指导帮助农民种植艾草,带动百姓创收增收。
“我们将紧抓时代机遇,立足汝阳艾草产业发展,充分发挥企业种植、生产及全国千余家艾灸康养馆加盟店优势,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康养,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助力乡村振兴。同时持续弘扬艾草和中医药文化,立足汝阳,辐射河南,着眼全国,大力发展集培训、康养、研学、旅游、度假于一体的中原龙乡艾草产业园。”王惠说。
抓好老旧小区“微改造” 让群众幸福生活更有质感
——市人大代表付会斌
“老旧小区改造既是群众家门口的‘关键小事’,也是提升城市功能品质的‘民生大事’。”市人大代表、洛阳市志愿者联合会负责人付会斌说。
付会斌对我市老旧小区改造工作非常关注,他说,近年来,我市创新改造模式,采用组团连片、引入社会资本、强化物业管理等多种方式,推动了一个个老旧小区实现旧貌换新颜,真正实现了“改”出新面貌、“造”出幸福感。
针对如何持续抓好老旧小区“微改造”,付会斌建议,在雨污分流、道路提升、违建拆除、增设停车位等改造提升上持续发力,进一步改善居民生活条件。作为市人大代表,自己也将履行代表职能,强化调研走访,及时提出更多惠民生、暖民心的意见建议,充分发挥代表桥梁纽带的作用,持续助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努力让群众幸福生活更有质感。
发展特色产业 壮大县域经济
——市人大代表张巧丽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产业要发展,项目是关键。作为一名在化工企业工作了20多年的从业者,市人大代表、民建洛阳市委孟津总支主委张巧丽深有感触。
张巧丽说,近年,我市坚持以发展风口产业为主线,积极支持各县区通过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化工产业作为孟津区乃至洛阳市的支柱产业,在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2024年,百万吨乙烯项目基础设计获批,2025年即将进入全面建设阶段。张巧丽建议,围绕乙烯产业链,按照乙烯项目与上下游产业链项目同步规划建设的原则,用最优的条件、最好的服务和最全的措施,持续推进乙烯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精准招商工作,聚链成群,筑牢区域高质量发展产业根基。同时,全力打造高端石化和新材料产业集群,从而推动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助力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发掘保护传统文化 推动文旅融合发展
——市人大代表田华
“洛阳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文旅产业发展的核心在于传统文化的发掘和保护。”市人大代表、河南大学中原发展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田华建议,我市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推动文旅融合发展。
首先,新文旅产业发展需要持续创新,要找准城市营销的切口,推进沉浸式体验在更多场景的应用,音乐产业可以作为未来文旅产业发展的重要一环。
其次,深化文艺院团改革,让专业文艺工作者专注进行创作,形成更多更好的剧目。同时,引进专业高层次管理人才,引入头部演艺企业和文旅产业基金,让文旅产业沉浸式演艺得到有效和专业的支撑。
最后,搭建新型社会公共文化服务平台,积极调动相关部门、院校、社会文艺团体、群众的参与积极性,推动文旅产业进一步社会化、大众化、生活化。
提升河洛文化影响力 擦亮“客家祖根地”名片
——市人大代表张艳利
去年,世界客属第33届恳亲大会在洛阳举办。大会期间,在位于偃师区槐新街道的世界客家祖根地纪念公园举办了一场拜祖活动,并确定以后将每两年举办一次拜祖活动,这让市人大代表、偃师区槐新街道党工委书记张艳利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今年,偃师区将把提升河洛文化影响力、擦亮‘客家祖根地’名片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张艳利说,建议下一步加强文化传承与创新,深入挖掘河洛文化、客家文化深厚底蕴、独特魅力,通过举办讲座、展览、演出等,让更多人了解、认识、热爱河洛文化;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开发洛阳特色客家文旅产品,推出客家文化旅游线路,打造客家美食文化节等,吸引游客体验,并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加强宣传与推广,让洛阳“客家祖根地”名片更加闪亮。
消除“静悄悄的十分钟课间”现象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市人大代表殷小丽
“消除部分学校‘静悄悄的十分钟课间’现象,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市人大代表、伊川县实验小学校长殷小丽说。
殷小丽建议,首先,明确规范校园安全管理行为,清晰界定学生和学校之间的法律关系,推动校园安全事故责任认定与矛盾解决的法治化进程。其次,学校应将日常安全教育落到实处,通过主题班会等形式明确、简洁地传达课间安全注意事项,帮助学生充分认识潜在危险;鼓励学生参与安全管理,比如设立“小小安全监督员”岗位,既能及时发现并制止存在安全隐患的活动,又能培养学生责任感。
同时,学校还可以在班级内配备适合课间玩耍的小游戏道具,如短跳绳、翻花绳、毽子等,引导学生开展健康有益的课间活动,合理规划教室外活动空间,划分出相对安全的功能区域,设置小型阅读角、棋类活动区等,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课间活动选择。
发挥产业园区平台作用 为中小微企业引来金融“活水”
——市人大代表孙广通
“中小微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往往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发挥好产业园区平台作用,加强金融服务,助力中小微企业发展十分重要。”市人大代表、北京联东投资集团洛阳公司总经理孙广通说。
孙广通认为,产业园区的蓬勃发展,离不开金融“活水”的滋养,中小企业是经济运行的“毛细血管”,“专精特新”企业作为中小企业中最具创新潜能的主体,是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生力军。他建议,产业园区平台应聚焦中小微企业不敢贷、不会贷、贷款审批难问题,联合银行充分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打造线上信贷产品,提供足不出户即可提款的服务;不断发挥金融服务的渠道作用,持续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加个性化、高效的金融解决方案,为产业园区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推动民宿集群化发展 助力新文旅繁荣
——市人大代表贾冬鹏
“去年,全国旅游市场竞争激烈,栾川文旅凭借其独特魅力脱颖而出。”市人大代表、洛阳天使民宿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运营师贾冬鹏说,栾川民宿产业作为栾川文旅的特色支柱产业,历经多年深耕细作,产业规模和成熟度均居全国前列。
贾冬鹏说,近年,洛阳高度重视民宿行业发展,精心组织人员赴先进地区学习,出台一系列标准与规章制度,推动民宿集群化发展。他建议,要充分发挥文旅产业优势,积极借鉴先进经验,大力发展高端民宿等风口产业。在推进过程中,立体式开展民宿集群建设工作,梳理宝贵经验,确立建设规范,培育开发与运营团队。在增强伏牛山居等品牌影响力过程中,积极响应我市特色区域民宿品牌建设的倡议,充分发挥栾川等地的引领作用和示范效应,助力全市新文旅产业繁荣发展。
开展基层治理创新 提高群众幸福指数
——市人大代表潘丹勇
如何更好开展基层治理创新?市人大代表、洛龙公安分局定鼎门社区民警潘丹勇用一项项创新举措,展现了基层民警深耕社区治理的生动实践。
潘丹勇2017年开始兼任社区党组织副书记,多年来,他创新推行“党建+警格网格”融合机制,将警务工作深入嵌入社区治理体系。在他的发动下,辖区群众组建老兵志愿服务队助力平安建设,社区探索建设食堂,还建立了消防、地震、防欺凌等体验室和社区未成年人综合保护中心等,更好服务居民。
将法治思维融入基层治理,是潘丹勇的另一个创新实践。他在警务室设立法律咨询专家工作室,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探索“非处罚式执法”等机制,提升治理效能;在警务室首设代表工作室,通过“固定见、常态联、码上约”实现民意收集“零距离”。“我们的责任就是尽心尽力为群众解决各种问题,用我们的辛苦倍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潘丹勇说。
践行央企责任担当 助力地方乡村振兴
——市人大代表吴卫东
“国网新源洛宁电站工程建设进展顺利,水库蓄水等重要里程碑节点任务均提前完成,目前工程累计完成投资58.3亿元。”市人大代表、国网新源河南洛宁抽水蓄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卫东介绍了项目进展。
吴卫东表示,2025年将继续秉承“建好一座电站、改善一片环境、带动一方经济、造福一方百姓”理念,全面落实洛阳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科学谋划,精心管控,确保首台机组投产发电运行。
“电站投产后,我们将加强经营管理,聚力提质增效,为地方政府提供稳定的税源,继续践行央企责任担当,持续提供辅助服务等就业岗位。”吴卫东说,同时还将谋划研究抽水蓄能与其他新型储能联合开发运行模式,深度挖掘抽水蓄能电站优势特点,主动服务洛宁县全域旅游规划,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更加突出的贡献。
围绕特色产业延链 绘就乡村振兴美景
——市人大代表楚小莉
如何做强特色产业并构建产业链?市人大代表、河南阡陌桑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楚小莉讲述了创业经历。
几年前,楚小莉回到家乡嵩县,带领团队打造了2.3万亩桑园,带动1.27万余户农户种桑养蚕,成功实现了亩产突破6000元的佳绩。
楚小莉说,多年来,他们深挖桑蚕业价值,开发了桑叶茶饮、高品质蚕丝被、丝绸文创产品等,打造桑蚕小镇,组织科普研学,开启了农文旅融合的桑蚕之旅。
“布局全产业链,实现三产融合,是我们发展的第二步。”楚小莉说,公司将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加强品牌建设与推广,深化农文旅融合发展,打造更多特色乡村旅游产品和项目,带动更多农民增收致富,让桑蚕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
洛报融媒记者 蒋颖颖 李雅君 李岚/文 张怡熙 潘郁/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