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再次垂青洛阳!近日闭幕的市两会透露,在教育部和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支持下,以培养工科硕士博士、服务地方产业发展为目标的教育部河南高等研究院(简称高研院)将落地洛阳。部省共建,这种规格,少数双一流高校才有。而今,我市迎来如此重磅的加持,可谓振奋人心。
从期盼“洛阳乌拉尔大学”,到呼唤“山河大学”,这几年,洛阳人对名校的期望值一直拉得很满。此次,拟以河南科技大学为依托,由省政府负责建设、运行和管理,洛阳提供支持保障的高研院,能否撑起这份期待?答案,是肯定的!
布局建设高研院,是去年以来教育部立足服务国家战略,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作出的顶层设计,旨在面向中西部、东北等地区,构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技术转移为一体的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新样本,开辟振兴区域发展新赛道。显然,这是奔着汇聚优质资源,打通产学研用,强化协同创新,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去的。
进一步讲,采访得知,高研院的功能定位就是打造政产学研用多方主体参与的新型合作平台。在人才培养上,它注重校企联合,推动研究生论文题目来自生产一线,课程学习在培养高校完成、科研实践在企业完成,产教高效匹配,真正培养紧缺实用人才。在协同创新上,它推行企业出题、政府立题、高校解题、市场判题,力求创新有用、成果管用。在科研攻关上,它将汇聚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重点企业等优势资源,比如上交大、华科大、哈工大等国内名校,以及太行国家实验室、怀柔国家实验室、河南省科学院等科研机构,妥妥的高能级创新平台。
之于洛阳,高研院将带来的,首先是强劲的创新力量,部省赋能、校企合力,给人给钱给地给政策,助力洛阳兼具创新发展的天时、地利与人和。其次,高研院前期招生规模几百人、中期数千人、远期可超万人,且与本土校企深度绑定,这必将给洛阳引来并留下大量的高端人才。最后,借助高研院这个桥梁,产学研用融合发展,必将有力助推洛阳加快重塑产业格局,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升核心竞争力。从这些角度讲,高研院落地洛阳,足以称得上是“泼天的富贵”,是历史性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