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之路需要思想引领,城市发展需要价值导航。
从扎实开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到策划推出27个超亿次、260个超千万次阅读量融媒“爆款”;从2.6万余场优质服务和活动在百姓家门口轮番上新,到世界客属第33届恳亲大会上一声声“转屋卡”欢声雷动……回首2024年,洛阳在新征程上的每一步,总伴有一个声音,诉说着这段重振辉煌的故事。
这一年,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自觉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不断壮大主流价值、主流舆论、主流文化,为全市上下不断开创现代化洛阳建设新局面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
高擎思想旗帜 凝聚奋进伟力
2024年12月,“理响洛城·河洛青年说”主题宣讲集中展示活动在洛举行,来自全市各行各业的31名青年宣讲员,描绘出今日洛城青春蓬勃的奋进之姿。
唯有学思践悟步履不停,方能把“看家本领”学深学实。
一年来,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坚持以提升实效为关键,聚焦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这个首要政治任务,突出项目化、分众化、规范化,持续培塑“理响洛城”理论学习品牌,不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河洛大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强化制度供给,激发内生动力。制定《关于进一步提高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实效性的若干举措》,出台《“第一议题”学习规范指引》,以制度规范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
形式“新”意盎然,宣讲成风化人。实施“邻里课堂”理论宣讲进基层行动,开展各级各类宣讲7200余场,用接地气、有活力的大众话语,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牡丹姐姐开讲啦”获评2024年度全省党的创新理论宣讲十大优秀案例。
讲好“青言青语”,引领青春航向。举办“理响洛城·河洛青年说”主题宣讲集中展示活动,实施“走读洛城”思政课创新行动,围绕“洛阳产业重塑之路”等主题开设沉浸式思政课,把“理”讲到实践前沿、讲到青年“心坎上”。
挺进网络阵地,延长传播链条。实施“E起学理”网络传播行动,联动县区开设《E起学理》专题专栏,培养“理响洛城”等自媒体账号,发布宣讲微视频690余条,推动理论学习“入网乘云”。
河洛大地涌现的一系列创新举措,不断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向深入。
唱响主流旋律 鼓足发展信心
来自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536名客属乡亲回到洛阳寻根问祖;洛阳日报社联合14座城市发起的“客家之源 万里寻踪”大型融媒体报道,总阅读量超2亿……2024年10月,世界客属第33届恳亲大会在洛举行。
伟大事业需要主流舆论鼓劲。
一年来,我们坚持以强信心为重点,壮大主流思想舆论,践行“四力”,将工作重点全面转向网络、转向青年,持续做大做强网上主流舆论阵地,积极为城市发展唱响主旋律、提振精气神。
内容为王,持续“强音”。建立完善重大主题宣传策划协调联动等机制,构建上下贯通、内外联动、线上线下共同发力的全媒体传播体系;策划推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等重大主题宣传,用可感可及的系列微短剧“小切口”展示洛阳经济社会的“大发展”;创新“活动+话题+传播”模式,推出#花开时节又逢君#、#客从河洛来#等27个超亿次、260个超千万次阅读量融媒产品,#穿越盛世隋唐年#等60余个话题登上全国热搜热榜。
拓宽渠道,持续“强链”。积极链接主流媒体,在中央与省级重点媒体推送新闻6500余篇(条),让洛阳全年保持在主流媒体“高频亮相”;中央网信办“何以中国 行走河南”在洛启动,“世界古典学大会”来洛探源,从历史文明中汲取自信力量;与头部互联网企业和网络大V深度合作,2024搜狐视频“国风盛典”在洛举办, “网聚众力”助推洛阳长红出彩。
引育并举,持续“强基”。推动市属媒体“借平台建平台”,建立市属媒体帮带县级融媒机制;组成791个公号、86个名人、13个粉丝超百万账号自媒体矩阵;洛阳国际传播中心顺利组建,“洛阳国际推荐官”系列视频获评“国际传播城市年度优秀案例”。
强劲的舆论宣传,不仅有效提升了城市影响力和吸引力,更催动万千河洛儿女并肩投身现代化洛阳建设。
浸润精神沃土 滋养文明芳华
走进涧西区武汉路社区邻里中心,养老、健身、文娱等功能一应俱全,“三自”组织力量激发……今日洛城,越来越多这样的“心之港湾”,汇聚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生动图景。
文明的魅力,在于无声中滋润心田,汇聚精神力量。
一年来,我们坚持以价值观为引领,塑造城市时代新风貌。统筹推进文明培育、文明实践和文明创建,推动文明城市向城市文明转变。
加强思想教育,筑牢信仰根基。推动“新时代 新征程 争出彩”系列群众性主题实践活动开展,举办“童心向党”等活动1.9万余场,全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现场推进会在洛召开。
倡导人人有礼,涌动文明暖流。举办“知洛阳爱洛阳 城市文明共践行”首届城市文明生活季活动,培育“文明推介官”162名,“文明洛阳”微信公众号入选全国“2024年网络文明建设优秀案例”,吴拥军当选“中国好人”,李学武、付会斌入选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
构建文明场景,点亮美好生活。叫响“社区邻里日”品牌,实施文明实践“种子计划”,培育“三自”组织2.45万余个,把2.6万余场暖心服务和活动送到百姓家门口;洛阳市《文明实践为群众幸福加码》在中央文明网刊发。
坚持以人为本,增添文明温度。持续实施“五项治理”,推动189个老旧小区改造,6870个停车位投用;开展“问需于民大调研”,解决群众愁盼问题234个;深化移风易俗,以“推进和美乡村·建设文明家园”为载体,倡导形成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亲敬老等社会文明新风尚;我市在全省改进创新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推进会上作典型发言。
洛阳城市文明形象全面提升,精神文明底蕴更加深厚。
赓续河洛文脉 绽放时代光彩
“国家夏商文明考古研究中心的建设,开创了首个协作、开放、共享的国家级考古科研平台新模式。”2024年9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考古研究所所长陈星灿在洛参加奠基活动时说。未来,该中心将带动引领全国同类遗址在夏商文明研究上实现新突破。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
一年来,我们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正确处理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洛阳文化“厚家底”转化为发展“新引擎”。
坚持保护第一,做好传承利用。主动融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重大课题,二里头遗址考古发掘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国家夏商文明考古研究中心项目顺利奠基,第五届世界古都论坛成功举办,历史根脉续写时代新篇;“隋唐洛阳城大遗址保护与城市发展和谐共处”荣获全国考古遗址保护展示十佳案例,“洛阳模式”迭代升级。
文旅深度融合,做强城市旅游。全年累计接待游客1.53亿人次,旅游总收入逾1208.59亿元,跻身全国文旅“顶流”;“1+3”高品质古都文化体验区等重点项目建设全力推进,沉浸演艺、汉服体验、高端民宿等新文旅业态加快发展,“古都夜八点”夜间文旅消费品牌持续提升,“洛YOUNG夏日奇遇季”等主题文旅消费活动活力四射;畅通“客情一键触发”文旅响应机制,清单化推进问题排查整治,赢得“宠客”好口碑;上榜2024年中国“活力之城”案例等多项榜单。城市调性品质凸显,城市旅游转型蝶变。
点亮文艺之光,涵养一城文韵。实施文艺文化精品打造工程,打造“黄河之声”音乐会等惠民品牌,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1680余场,公共文化服务可亲可及,获评中国“年度美好文化城市”;联动《元梦之星》等网络游戏、举办《王者荣耀》全国大赛,积极探索讲好“洛阳故事”的另一种可能。
回望来时路,牡丹灼灼;昂首新征程,嵩洛霞光。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划之年。站在新起点上,洛阳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新时代的文化使命,守正创新、主动作为,持续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凝聚强大精神力量,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洛阳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洛报融媒记者 梁笑宇 通讯员 张艺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