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咔嗒,咔嗒……”日前,在新安县汉关街道王沟社区,轻快有节奏的声音若有若无地从一处院落中飘出来。
这里曾是王沟小学的校园。记者循声推开一间教室的门,眼前不禁一亮:原先的课桌还在,上面却整齐地摆放着一台台正在运行的方形机器,随着机器顶部的部件来回摆动,部件下方小凉亭的模型雏形渐现。破旧的教室中充满了科技气息。
“这就是我们的3D打印机,正在赶做微观古建筑,今天就要包装好发快递。从昨晚开始,它们就在自动工作,我们通过摄像头观察机器状态。自去年中秋节启动这个乡村振兴特色项目以来,运行效果不错。”社区年轻党员郭韶博介绍。
郭韶博在大学学的是土木工程专业,一次偶然机会,他在电影《十二生肖》中看到了3D打印,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来,他在各大网络论坛、学校图书馆搜集相关资料进行“沉浸式学习”。
“我还在学校发起组建了3D打印兴趣社团。”郭韶博说,大学里有两年多时间他都在研究学习3D打印技术,还自己“攒”了一台3D打印机。毕业后,他一边工作,一边坚持自己的兴趣爱好,经常到少年宫、科技馆等地方给孩子们上课。这两年,他萌生了返乡创业的念头,恰在此时,家乡给他传来了好消息。
“这些年,文旅市场火爆,咱洛阳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所以社区想做文创产业。”王沟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郭红伟说,他们了解到郭韶博热衷3D打印技术,并且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都很丰富,于是向他发出邀请,请他来牵头发展社区的文创产业,还把闲置教室提供给他作创业场地。
郭韶博说,他是从王沟社区走出来的大学生,也是一名党员,返乡创业让他有机会利用自己的特长帮助家乡发展,他打心眼儿里高兴。项目启动后,他首先组建团队,由自己担任产品设计师、物流司机,请来儿时的玩伴、在上海从事电商行业的好友郭飞担任运营负责人,再吸收其他人员担任重要职务。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郭韶博的返乡创业团队“出道”伊始,便展现出不凡的实力,在短短几个月里就形成了设计、生产、电商销售、物流“一条龙”产业模式。
“我们现在主要做创意微观古建筑,参考老君山、函谷关、应天门实景,做有洛阳特色的文创产品,还有一些花盆、花架、瓶子等工艺品,将来还要设计生产树脂3D打印产品、可用于市政建设的微景观、动力船模等产品。目前生产能力有限,将来每个月要生产万余件产品。”郭飞说,目前他们的产品销路不错,在拼多多、小红书等平台很受欢迎,南方客户居多。
在教学楼2楼的3D打印产品组装车间内,一些当地居民正在忙碌。这里正是郭韶博就读小学时的教室。
“我是个全职宝妈,在这儿上班感觉不错。”王沟社区居民郭瑞说,她主要负责把打印好的零件粘好组装为成品,再装箱发快递,一上午能完成三四十件产品,“我要照顾两个孩子,在家门口就业是最好的选择。”
“我相信要不了多久,我们就能把产业做大做强,带动更多居民就业,促进社区集体经济增收。”郭韶博说。
洛报融媒记者 赵硕 通讯员 林涛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