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2月17日电 DeepSeek在多家医院完成本地化部署;微信测试接入DeepSeek;部分地区政务系统已接入……众多行业产业与DeepSeek“联姻结对”的消息接踵而至,令人不禁想问:AI正在加速接入我们的生活,究竟会带来什么?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家治理教研部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翟云指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进一步发挥人工智能的赋能作用提供了广阔的“用武之地”,DeepSeek的深度接入既有利于加快破解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过程中面临的“急难愁盼”,也有利于加快消除“智能鸿沟”、让社会共享AI发展带来的技术红利。
“DeepSeek接入微信、医院等场景带来了资源整合的功能,接入微信也集成在搜索功能。”一位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博士生感到,这一变化为自己正在开展的大模型底层高性能计算技术研究打开了新的视阈,也为普通人提供了更多便利化路径。
“对于微信这种有大量公众号文章、数据的平台,靠人力整合文本资料是很花时间的。有了AI加持,普通用户在寻找资料方面可以更加便捷,而对于简单的问题,AI也能根据已有资料进行进一步推理并直接给出答案。”他说。
智谱公司的一位算法工程师告诉记者,DeepSeek的接入能提高人工智能应用的整体渗透率,让更多人在触手可及的地方体验最新的AI能力,对培育大众对人工智能的了解和认知很有帮助。但同时也要看到,大模型技术发展目前还在上升期,更好更强的模型还会持续出现,距离真正形成通用人工智能(AGI)级别的生产力还需要大量算法、技术和工程上的持续创新,希望大家持续关注并且更加大胆地尝试将AI技术运用到生活和工作中。
不少专家在受访时也表示,任何技术都是一把双刃剑,人工智能对人类社会的改变和影响也在引发争议甚至忧虑。
翟云强调,对于DeepSeek这样的新生事物,既要充分释放场景活力,为新技术的应用打造更多“试验场”,从战略层面及时总结提炼科技创新的经验启示,也需正视并妥善应对潜在的数据泄露、隐私侵犯及技术伦理等风险。
▶▶ 相关链接
国内首个!AI儿科医生正式“上岗”
近日,在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北京儿童医院会诊中心,一位专家型AI儿科医生正式“上岗”,与13位儿科专家共同完成了一场疑难病例多学科会诊。记者从北京儿童医院了解到,这是全国首个AI儿科医生,有望辅助疑难罕见病诊疗,为儿科医疗服务带来新变革。
一名8岁男孩是此次会诊的对象,他持续三周抽动,两周前发现颅底肿物,病因复杂,辗转多地医院,诊疗结果不一。在这场会诊中,AI儿科医生与来自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肿瘤外科等不同科室的13位知名专家给出了高度吻合的建议。
“此次‘上岗’的AI儿科医生,是北京儿童医院正在研发的儿童健康人工智能大模型系列产品之一,整合了北京儿童医院300多位知名儿科专家的临床经验和专家们数十年的高质量病历数据。”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主任、北京儿童医院院长倪鑫说。
倪鑫介绍,这款专家型AI儿科医生,既可以担任临床科研助理,帮助医生快速获取最新科研成果和权威指南,也可以辅助医生进行疑难罕见病的诊断和治疗,提升临床决策效率。
据悉,此次会诊开启了“AI儿科医生+多学科专家”的双医并行多学科会诊新模式。项目技术合作单位百川智能创始人、CEO王小川认为,AI儿科医生的应用将会极大地促进优质医疗服务的普及和普惠。
“我国目前依然存在儿科医生较为短缺的问题。在这一背景下,AI赋能将为保障儿童健康、扩容儿科资源带来深刻变革。”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名誉院长张钹说。
“新时代的儿童健康从大模型开始!”倪鑫表示,专家型、家庭型和社区型AI儿科医生陆续“上岗”,全方位覆盖基层医疗机构和家庭健康管理等多元化场景,将促进医疗资源均衡布局和高质量发展。通过技术赋能,让有需要的孩子都能享受优质医疗服务,为全国3亿儿童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