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48所,改造老旧小区110个,新改建农村公路360公里……昨日,全市城市工作会议召开,总结城市提质工作经验,部署今年重点任务,进一步推动城市能级、功能品质持续提升。
1 一批大事要事取得突破 城市发展活力持续迸发
近年,市委、市政府坚持将城市提质、城市经济一体谋划、一体推进,2024年全市共实施城市提质项目675个,城市功能品质不断提升,百姓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
城市能级提升 盘活城市区闲置楼宇面积31万平方米
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呼南高铁焦洛平段可研报告获批,机场三期改扩建进入可研报批阶段。郑洛、济新、沁伊高速加快推进。龙丰路等21项工程建成投用。
创新平台持续壮大。建成科技产业社区23个,进驻企业超千家。盘活城市区闲置楼宇面积31万平方米,重点培育楼宇78栋,进驻企业超7000家。
公共服务更加完善。新建、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36所,完成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建设,8所高中提升大头落地,学生宿舍、餐厅环境全面改善。
文商旅加速融合。“1+3”高品质古都文化体验区加快推进,汉魏故城遗址博物馆即将开馆,洛邑古城一期续建完工。民宿经营主体超1.5万家,建成汉服馆1200余家,带动就业5万人以上。
城市功能品质提升 累计建成邻里中心363个
老旧小区加快改造。188个老旧小区3.73万户完成改造,加装电梯196部。
社区公共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全市累计建成邻里中心363个,实现市场化可持续运营;累计建成社区体育公园280个,提升改造农贸市场33个,城市区“15分钟生活圈”基本形成。
城市管理更加精细。扎实推进城市区供水水质提升三年行动,关林水厂提升改造项目通水运行。主城区自来水硬度从380mg/L降至200mg/L以下,进入优质供水时代。
2 扭住重点任务 推动城市工作再上新台阶
2025年,我市将统筹推进城市经济、城市提质和以县城为载体的新型城镇化部署,共谋划城市提质项目130个,全力提升城市的承载力、聚合力、辐射力。
服务城市经济发展 新建、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48所
交通枢纽建设。推动呼南高铁焦洛平段控制性工程一季度开工,加快高铁龙门站南站房项目前期工作,力争洛阳北郊机场改扩建项目年底前开工。
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新建、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48所,完善已搬迁的7所高中功能,全面完成未搬迁的8所高中提升,年底前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校洗澡设施全覆盖。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加快建设龙门养元谷、栾川豫杰、嵩县环陆浑湖等康养项目,打造环都市圈、南部生态县高端康养集群。
文旅项目建设。聚焦“1+3”高品质古都文化体验区,加快里坊区“四横一纵”路网、龙门古街二期、白马寺博物馆、周公庙片区改造等项目建设。有序推进五大都城遗址博物馆群建设。加快定鼎门南广场等特色商业街区建设,九洲里特色街区年底前开街运营。
创新平台、楼宇经济发展。支持伊滨科技产业新城、中原创新港建设,建成星级科技产业社区15个,推动创新资源集聚。
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出台商品房“以旧换新”、房票安置、“好房子”建设等政策,加快完善“市场+保障”的住房供应体系。
加快推进城市更新 更新20年以上老旧电梯700部
加快两条城市轴线建设。在历史轴方面,加快复建天津桥、玄武门、天街十二坊,推动唐宫市集、九洲池二期等项目建设。在现代轴方面,加快火车站片区更新,年底前玄武门大街二期建成通车、纱厂东路打通;以丽春路打通带动东、西下池形象提升、业态升级;推进城市阳台二期建设。
加快老旧小区、城市危旧房改造。110个老旧小区3.5万户年底前全面完成改造。更新20年以上老旧电梯700部。加快城市危旧房改造,精准消除房屋安全隐患。
推进“四中心一市集”建设。持续完善邻里中心、养老中心、健身中心、健康中心和市集“4+1”社区服务体系,年底前各城市区至少高标准建设一个市集。
完善供排水体系建设。抢抓国家支持美丽河湖保护建设机遇,实施中州东路、九都路等主干道路管网建设,涧西涧河南岸、伊滨开元大道片区雨污管网改造提升等项目,彻底解决主城区污水问题。
加强城市精细化治理。大力推进“北国花城”建设,3月底前完成23座人行天桥、6处高速出入口及龙门石窟、洛邑古城、应天门等文旅片区重点部位美化提升。
推进以县城为载体的新型城镇化 新改建农村公路360公里
持续优化县域交通连接。加快G208二淅线改建,实现伊川县与市区快速连接。推进G344栾川段、嵩县段,S312新安段等9条国省道新改建项目建设。新改建农村公路360公里,改造次差路400公里以上。
积极推进县域试点建设。以宜阳县、伊川县、栾川县为试点,积极探索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经验,示范带动全市以县城为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
持续补齐县域公共服务短板。持续加快县城教育、医疗卫生设施建设。集中连片、分年度接续实施城中村、老旧小区改造,集中利用3至5年时间完成县城城中村、老旧小区改造。
洛报融媒记者 赵晨熹 孙小蕊 实习生 韩旭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