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位于伊滨区庞村镇的伊滨智能化农业产业示范基地,务工的侯文立早早来到水果黄瓜种植大棚,仔细查看其长势。(如图)
摘下一根水果黄瓜,侯文立向记者介绍,与普通黄瓜相比,这种水果黄瓜表面无刺,身材娇小,身形相对匀称,主打一个口感细腻。为优化种植结构,该基地去年10月从外地引进了这个新品种。
口感好的水果黄瓜长成背后,侯文立等人花了不少心思。“它对光照、通风、灌溉、施肥等方面都比较挑剔,‘娇气’得很!”侯文立说。有一次,他因调温失误导致棚温过高,叶面出现卷曲现象,影响了果实生长,他一度十分自责。
一次次尝试,让侯文立摸清了水果黄瓜的“脾气”。他介绍,生长温度以夜间在12℃到15℃、白天不超过32℃为宜;每天至少要保证光照10小时,在冬季除了白天,还需打开灯光补光……提起水果黄瓜的生长习性,他如数家珍。
为保证水果黄瓜健康成长,侯文立将自己摸索的经验传授给其他村民。在大家精心呵护下,这些水果黄瓜“茁壮成长”。
“它虽然不好打理,但收益还不错。”侯文立欣慰地说,水果黄瓜亩产在2万斤到3万斤,普通黄瓜亩产在5万斤,后者产量高近1倍。但从价格上看,前者是后者的3倍,加上省去的部分用工成本,水果黄瓜的收益更高。另外,水果黄瓜除了直接吃,还能用来制作甜点、沙拉、果汁等,销售渠道也更广。
截至目前,他们种植的水果黄瓜已销售2.2万斤,还有不少单位登门预订。负责该项目的伊滨区国展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我们正按照色泽、形状、长短相近的标准,将产品陆续装箱外售,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
洛报融媒记者 吕百营 通讯员 郎治飞 张晓晨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