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批生动讲述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的新书在各大书店、各大平台火热登场。注重多元化、多视角、立体化地讲述中国故事,成为图书市场引人关注的一大趋势。
走进考古现场 细说中国历史
《发现武王墩》《符号时代:信仰与早期中国》《三晋秘崖》等,一批直击中国考古现场的新书格外引人瞩目。
安徽淮南武王墩墓是经科学发掘的迄今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结构最复杂的大型楚国高等级墓葬,是新时期经科学发掘的唯一楚王级墓葬,是2024“考古中国”重大项目。由东方出版中心出版的《发现武王墩》是国内第一本揭秘武王墩考古发掘的出版物,会聚7位一线考古专家,通过他们的视角直击考古现场,用120余幅彩图和通俗易懂的语言,从历史、青铜器、木俑、文化等角度揭开楚文化的神秘面纱。
“人类因动物而改变,动物也因人而改变。我们可以由各种动物,来探求人与动物的共同世界。”这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王仁湘书写《符号时代:信仰与早期中国》的一个初衷。巴蜀书社主推的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学术通俗读物《符号时代:信仰与早期中国》,从考古材料出发,将中国史前不同时期出土的器物和纹饰作汇集并分类,探究出史前人群的信仰体系和精神世界。
《三晋秘崖》收录了学者刘勇10年来在山西大地考察不可移动石刻文物所撰写的文章。在三晋出版社举办的该书分享会上,刘勇解读了定襄西晋胡奋纪功碑、七岩山东魏摩崖造像题记和阳曲隋代洛阴碑的内涵,这对于探寻历史真相、补足文献资料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记录名家成长 书写中国故事
从《我们的世界叙事:12位中国人访谈录》,到“成长”系列丛书,中国人勇毅前行的精神气质,在一批新书中得以彰显。
“成长”系列丛书由辽宁出版集团辽海出版社推出,紧紧围绕“成长”二字,聚焦在文学、艺术领域贡献卓著的现当代知名人士,以故事的形式翔实、生动地讲述他们如何在时代洪流中坚定信念、克服困难、努力实现自我价值的成长历程。首批新书共推出6种,包括《激流勇进:我的成长之路》《东方之子:魏巍的成长之路》《戏剧人生:李默然的成长之路》《譬如登山:我的成长之路》《文章天下事:我的成长之路》《永不止步:我的成长之路》,书写了刘白羽、魏巍、李默然、王充闾等大家的动人往事。
主编胡世宗说,“成长”系列丛书今年将继续推出臧克家、安波、李仲元、铁源等名家的成长传记,并在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领域持续扩展。
呈现漫漫征程 聚焦中国科技
《科技自立自强之路:中国科学院人的75个首创故事》《复兴号,贴地飞翔的中国龙》《我是未来科学家》等,通过生动形式讲述了中国科技发展的漫漫征程和辉煌成就。
《科技自立自强之路:中国科学院人的75个首创故事》讲述了中国科学院人的75个首创故事,让人们更好地了解了中国科学院人完成的一个个“国内首创”和一个个“国际首次”。这些成果有的仍在开枝散叶,有的则早已尘封于世,但那些追求卓越的创新故事、那些科技报国的科学家们留下的闪光足迹,将永远镌刻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
《复兴号,贴地飞翔的中国龙》是一部写给青少年的,记录中国高铁从无到有、从追赶到并跑再到领跑的科普纪实作品。“中国画火车第一人”王忠良还绘制了近50幅精美的火车和高铁图片。《我是未来科学家》是一套由知名科普作家与科学家团队匠心独运创作的科普绘本,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科学故事和精美的插图,为孩子们打开一扇通往未来科技世界的大门。
感受非遗魅力 传承民族文化
以文学的方式引导读者传承民族文化遗产,感受中华文化之美,《永远的马头琴》等新书打动人心。
《永远的马头琴》是一部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蒙古族马头琴音乐代表性传承人齐·宝力高为原型的儿童成长小说,讲述了痴迷马头琴音乐的男孩阿木尔做梦、追梦、圆梦的故事。
该书作者金少凡曾8次到草原采风,收集有关马头琴的传说,了解马头琴改制的故事。在讲述梦想故事的同时,他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比如蒙古族的长调、呼麦、马头琴、萨吾尔登等展现给孩子,让孩子了解少数民族文化,感受少数民族文化的魅力。儿童文学评论家徐德霞认为,这部作品以儿童生活、儿童视角既深情赞美了逐梦少年超凡脱俗的精神之光,又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伟大而历史悠久的马背民族独特的文化艺术之美,是一部难得的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艺术遗产之力作。
(综合中国作家网、《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