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快修订出台新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落实“非禁即入”;细化举措,持续推进基础设施竞争性领域、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等向民营企业公平开放;支持民营企业积极参与“两重”建设和“两新”工作……
紧跟民营企业座谈会脚步,国家发展改革委日前提出将从5方面支持民企发展。其中,“破除市场准入、要素获取的障碍”居首位,体现了营造公平竞争环境的决心。
有人说,当下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投资信心不足,而信心不足的根源在于无法获得公平竞争的机会,只有解决公平竞争的问题,才能真正帮助民营企业重拾信心。权利、机会、规则的不平等,使民营企业在市场准入、审批许可、经营运行等方面,面临各种各样的“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
应该说,种种隐性壁垒,既阻碍了民营企业的发展之路,也消磨了广大民营企业家的预期与信心,还折损了一个地方的营商环境和创业氛围。一个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环境,既是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急需的发展生态,带来的获得感也更为普惠、更加真切。因此,从成都出台“民营经济55条”,聚焦促进市场公平准入,在支持民营企业参与政府采购、重点应用场景向民营企业开放等方面释放了一揽子政策利好,到广西围绕优环境、破壁垒,重拳出击旅游市场等领域商业贿赂行为,全面推行电子招投标系统,为公平竞争“排雷”,让招标投标与政府采购更加开放透明……营造公平竞争环境,不少地方正多维发力。
公平为尺,量市场之宽;竞争为翼,助企业高飞。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石,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更要强化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当前,洛阳致力为民营企业创造更多投资兴业的机会,保障民营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形成国企民企协同并进、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从一定程度上讲,破壁垒就是为民企创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