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加沙地带高级人道主义和重建协调员西格丽德·卡格25日敦促国际社会关注约旦河西岸局势,称以色列在当地持续的军事行动暴露其吞并巴勒斯坦被占领土的野心。同日,世界卫生组织代表呼吁国际社会关注以军行动对西岸地区医疗服务的严重干扰。
卡格在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会议上警告,以色列在约旦河西岸扩建犹太人定居点并推进军事行动,“吞并约旦河西岸的野心持续膨胀”,这些行动对“两国方案”落实前景构成“重大威胁”。
以色列上月15日与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就加沙地带停火达成协议后不久,便加大在约旦河西岸的军事行动力度,现已导致数十人死亡,逾4万名巴勒斯坦人流离失所。近日,以军坦克开进约旦河西岸城市杰宁,为20多年来首次。
世界卫生组织驻巴勒斯坦被占领土代表里克·皮佩尔科恩25日在加沙地带接受媒体视频连线采访时表示,约旦河西岸地区安全形势岌岌可危,医疗服务因而受到影响,令世卫组织深感忧虑。针对医疗机构的袭击正在“明显增加”。
本轮巴以冲突自2023年10月爆发以来,以色列一面在加沙地带推进大规模军事行动,一面在约旦河西岸突袭抓捕巴勒斯坦人,轰炸其称为恐怖分子的抵抗组织成员藏身之所。生活在西岸地区的一些犹太定居者也频频袭击巴勒斯坦平民。
世卫组织信息显示,2023年10月以来,至少25名医护人员及病患在约旦河西岸暴力事件中丧生,另有121人受伤。此外,世卫组织在当地的救援或物资补给等行动受到以方严格限制。世卫组织说,今年以来西岸发生44起医疗机构遇袭事件。
就医疗机构遇袭事件,以军在一份声明中辩称,哈马斯等巴方武装组织以医院和救护车为掩护实施“恐怖活动”,以方采取行动意在保护医护人员并确保以色列公民安全。
另外,加沙地带第一阶段停火将于3月初到期,第二阶段停火谈判原定2月3日启动,讨论哈马斯释放剩余以方被扣押人员以及以军撤出加沙地带等事宜,但实质性谈判迟迟未能开展。以色列官员透露,以方正在考虑延长第一阶段停火。
卡格25日告诉联合国安理会,中东地区正在经历“范围和影响未知”的急剧变化,这也意味着“历史机遇”。中东地区民众可以伴着和平、安全和尊严走出这段时期,而这段时期“可能是我们实现‘两国方案’的最后机会”。
国际社会普遍认为,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的唯一出路在于落实“两国方案”,即建立以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战前边界为基础、以东耶路撒冷为首都、享有完全主权、独立的巴勒斯坦国,从根本上实现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和平共存,实现中东地区持久和平。
(新华社专特稿)
▶▶ 相关链接
中国代表:加沙停火协议必须得到全面连贯落实
新华社联合国2月25日电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傅聪25日在联合国安理会巴以问题公开会上表示,加沙停火协议必须得到全面连贯落实,确保实现持久停火。他同时呼吁以色列停止对约旦河西岸的军事行动。
傅聪表示,近期违反加沙停火协议的情况频繁发生,中方对此严重关切,强烈呼吁当事方全面落实停火协议,特别是在人道物资准入、被扣押人员释放等方面,以善意、严肃的态度严格履行停火协议的要求。在此过程中,所有人包括逝者的尊严,都应该得到尊重。第二阶段停火谈判已被推迟,国际社会应鼓励和支持当事方尽快推进谈判,特别是对当事方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应为此发挥作用。
傅聪说,约旦河西岸不能成为下一个加沙。中方呼吁以色列停止在约旦河西岸的军事行动,停止扩建定居点,切实遏制定居者暴力,呼吁各方共同努力推动局势尽快降温。
傅聪表示,加沙战后治理必须遵循“巴人治巴”原则,国际社会应为加沙重建提供支持。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工程处在加沙人道救助和战后重建中的作用不可替代,必须保障其正常履职。中方呼吁国际社会加大努力推进“两国方案”政治进程,并为此提供必要保障。中方将继续同国际社会一道,为恢复中东地区和平、实现巴勒斯坦问题全面公正持久解决作出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