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进一步树牢符合新时代城市工作要求的理念,全市城市工作会议提出,必须更加注重城乡统筹,积极顺应人口流动趋势,把城市和乡村更好结合起来,着力重构城乡关系,加快构建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城乡发展新格局。会后,市委书记江凌很快又聚焦基层治理和县域城镇化前往洛宁、宜阳调研,密集行程背后,昭示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格外重视。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既不是新型城镇化的权宜之计,也不是乡村振兴的应急之策,而是适应新型城乡关系演进趋势作出的战略谋划,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更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今后15年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的窗口期”“要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此后,总书记又多次指出“率先在县域内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为城乡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
诚然,一方面,城镇化的过程就是城乡关系重构的过程,进一步推动城市发展,就必须统筹城乡发展。如果说推动乡村振兴不能就乡村论乡村,那么做好城市工作也不能就城市论城市,把握人口流动和布局变化,统筹城乡资源特别是人口资源,顺应趋势、有效引导,才能真正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另一方面,县域是城和乡的结合点,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单元,是连接城市、服务乡村的天然载体。统筹城乡发展,当下就是要聚焦做大做强县城,深入研究县域城镇化的重大问题,把握好县城与产业、县城与农村、县城与市区等关系,既积极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释放农村劳动力,又完善县城公共服务功能,不断提升综合承载能力。
近年来,从全域推进城乡供排水一体化建设、农村公路改造提升,到优化县城教育资源布局,积极推进农村撤点并校和寄宿制学校建设;从做强集镇服务功能、夯实县城产业支撑,以产业发展吸引人口集聚,到从群众需求出发,集约配置乡里中心和邻里中心,构建县乡村一体的公共服务体系……升级硬设施、完善软服务,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我市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县域城镇化是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我们的探索只是一个开始。面向“十五五”,各县域仍需至少深入研究三个问题:一是自身的城镇化潜力还有多大,外出人口未来会有多少回流?回流是回到乡村还是县城、集镇?现有乡村人口能有多少可以转出来?二是县城作为主要载体,要增强对县域人口的吸引力,还需做哪些建设、强化哪些功能?三是面对一些集镇也可能出现空心化问题,该怎么处理县城与集镇的关系?这些问题都需谋定而后动。
具体到当前,落脚到工作层面,加快推进县域城镇化,有三项工作需要我们着重发力:一要着力推动县城适度扩容,为人口聚集创造更好的承接条件;二要科学引导人口有序流动,一手抓乡村产业集中连片发展和适度规模经营,一手抓产城融合,增加县城就业岗位,更好地吸纳人口;三要提升县城公共服务能力,做强教育、医疗、养老乃至供暖等服务功能,引导更多优质资源向县城集聚,更好地为县域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融合促均衡,城乡齐步走。把准人口流向趋势性变化,找准县城吸引人口集聚的有效举措,把工作谋在关键处、做在点子上,我们定能在河洛大地绘就美美与共的城乡融合发展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