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桥连接洛河两岸,重现“天津晓月”景观。记者昨日从我市有关部门获悉,隋唐洛阳城遗址保护与文旅融合工程——洛阳新天津桥项目近日发布施工招标计划,标志着项目建设步入施工准备阶段。
作为洛阳创新大遗址保护模式、打造沉浸式文旅目的地的重要抓手,隋唐洛阳城遗址保护与文旅融合工程由隋唐洛阳城天街遗址保护展示贯通提升工程(简称天街工程)、洛阳新天津桥项目及天街工程国花园段、洛阳新天津桥北广场和南广场等引领性项目构成。
位于洛阳桥西侧的洛阳新天津桥项目,计划按照唐代历史风貌,新建一座长约700米、宽18~24米的平桥,实现“一桥连接洛河两岸、重现‘天津晓月’景观”目标定位。
此前,有网友关注到洛阳市发展改革委于2月26日对原隋唐洛阳城中轴线保护展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进行废止。记者采访了解到,隋唐洛阳城中轴线保护展示项目实施主体发生变更,并更名为洛阳新天津桥项目。根据国家项目投资管理相关条例,市发展改革委废止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但不影响该项目正常推进。
目前,新天津桥项目已完成项目备案,文勘、水文等项目报批手续积极有序推进。“该项目建成后将与定鼎门、天街、应天门形成历史轴线连贯性,对恢复洛阳古都历史中轴线气象、叫响‘盛世隋唐’品牌具有重要意义。”洛阳新天津桥项目业主单位相关负责人说。
新建项目稳步推进,续建项目快马加鞭,建成项目成效初现。新天津桥项目南侧的天街工程、滨河南路下穿天街工程等项目同样值得期待。
“《大业杂记》记载隋朝天街阔一百步。据估算,当时天街宽约140米,迄今也算是世界古都规格最高的主干道。”洛阳文保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天街工程全长约3.2公里,宽度为142米,采取地面标识和格局展示等多种形式对遗址进行保护展示。
目前,天街工程施工作业实现“大头落地”,滨河南路以南区域全面开放,文化体验、研学旅行、城市露营等文旅新业态初具规模,在真实传达历史格局、塑造城市未来文化空间的融通中,打造洛阳沉浸式文旅产业又一张亮丽名片。
不止于此。步入天街工程北端的滨河南路下穿天街工程现场,施工人员各尽其职,施工建设按预定节点推进。“该工程道路设计长度为1025米,其中下穿天街隧道全长495米,为双向4车道。”现场施工方相关负责人介绍,项目建成后,天街将向北连接至规划建设的新天津桥,再现古都历史中轴线气象。
洛阳文保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强化“拼”的意识、提振“抢”的精神、激发“赶”的动力,在确保项目建设提质提速的同时,持续强化场景意识,创新运营模式,营造受年轻人欢迎的沉浸式体验氛围,为推动洛阳新文旅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载体和支撑。
洛报融媒记者 郭学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