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洛报融媒记者 李东慧 白云飞 孙小蕊)3日至昨日,我市分别召开新能源、新材料、智能装备、新文旅等四场风口产业重点企业座谈会,深入了解企业创新发展和生产经营状况,分析未来产业发展趋势,听取企业意见建议,坚持以创新为引领,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重塑产业格局,为现代化洛阳建设提供坚实产业支撑。市委书记江凌主持座谈会并讲话。
座谈会上,新能源、新材料、智能装备、新文旅等产业重点企业分别作了发言,介绍了企业和行业发展情况,反映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对市委市政府工作提出意见建议。江凌认真听取发言,不时同大家交流,要求有关部门认真梳理企业诉求,全力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对个性问题因企施策、逐项解决,对共性问题系统研究、出台政策,政企协同发力,共同推动高质量发展。
会议指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催生了许多产业发展新赛道,正在重构产业格局和经济版图。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立足洛阳产业基础优势,把准产业发展趋势,聚焦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文旅、智能装备等风口产业,积极抢占新赛道、塑造新优势、拓展新空间,在重塑产业格局上取得重大突破。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上来,保持发展定力、增强发展信心,着力在发展风口产业上抢占先机、乘势而上,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会议强调,新能源产业是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赛道,具有良好的成长性和增长潜力。要抢抓“双碳”战略机遇,把新能源产业作为重要支柱产业,聚焦低空经济、智能机器人等重点领域和赛道,引导企业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开放更多应用场景,营造更优产业生态,着力打造具有全国竞争力的新能源产业基地。
新材料产业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基石和先导。洛阳材料产业门类全、规模大,前景广阔、大有可为。要坚持把新材料产业作为产业发展重中之重,站位构建新发展格局和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加强产业研究和前瞻谋划,选准细分领域,提升创新能力,推动资源整合,支持企业智能化改造和绿色低碳转型,积极融入新赛道产业链,加快推动材料产业向新材料产业迭代升级,让“洛阳材料”成为未来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关键支撑。
智能装备产业是洛阳的特色优势产业。要深入开展智能化改造,推动改造成果广泛应用于研发、生产、营销等各环节,围绕机器人、智能检测、人工智能大模型等产业,培育壮大一批高成长性企业,加快组建中信装备制造集团,做大做强农机装备、轴承产业等集群,持续提升洛阳智能装备产业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牢牢掌握产业竞争主动权。
新文旅产业对于拉动消费增长、促进就业创业、增强文化自信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市通过做强城市旅游、打好古都历史文化牌、深化文商旅融合发展、激活年轻化消费等举措,有效保持文旅消费热度。要以“1+3”高品质古都文化体验区为核心打造多样化消费场景,推出高品质文化演艺节目,办好汉服婚礼等沉浸式体验活动,大力发展动漫等文创产业,深入开展“洛YOUNG小店扶持计划”,引进和培育更多有强大引流效应的网红小店,持续抓好特色商业街区建设运营,加快推动传统商场转型,更好满足青年群体场景消费、情绪消费、夜间消费等新需求。
会议指出,广大企业和企业家要扎根洛阳、坚定信心,更新思维观念,加强自主创新,转变发展方式,不断提高企业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努力为现代化洛阳建设多作贡献。各级各部门要真心实意服务企业,提升政策精准度和实效性,常态化制度化做好问题收集交办和跟踪落实,千方百计帮助企业降低要素成本、解决融资问题、引进高端人才,着力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市领导张玉杰、王军、潘开名、徐超文、陈功、安颖芳、夏磊、张汉智、赵振峰等分别参加相关座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