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李强家的豆腐汤都开到郑州了,老厉害了!”
“茶叙牡丹亭在龙门石窟要开店了,到时候咱们去逛逛。”在洛阳,每当有新的主题特色店落地,总会引起人们的追捧和尝鲜打卡。
日前,记者走访我市部分本土餐饮品牌,了解本土品牌的培育、孵化之路。
走在洛阳街头,很难不注意到小芳茶卖部的店面。复古怀旧绿色调和20世纪90年代小卖部装修风格,以及“好茶,为国民服务”的品牌标语,不仅让年轻人觉得新奇,而且拉近了与80后、90后的距离。自开业以来,这里已成为“茶饮脑袋”的拍照打卡地。
“平均单价不超过10元,这性价比杠杠的。”80后李越是小芳茶卖部的忠实粉丝,当被问及为何如此“专一”时,他打趣道,“小芳”这个名字会带来一波回忆杀,加之超强的性价比,他被深深地吸引。
记者走访了解到,在头部茶饮品牌打响9.9元战的当下,小芳茶卖部2元一杯的“交个朋友红茶”,成为低价赛道上强有力的选手。
小芳茶卖部品牌创始人张胜杰告诉记者,该品牌2018年首家店在新都汇开业,目前拥有百余家店,其中三成店面落地郑州、三门峡及辽宁阜新等地。另外,市商务局搭平台、引资源,为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提供了有力帮助。
无独有偶。早上6时30分,位于龙鳞路的豫·李强养生豆腐汤店里已经人头攒动,早起的洛阳汤客已经喝上了第一口热汤。
自2015年创立品牌,经过近十年的品牌开拓,豫·李强养生豆腐汤已经拥有近60家店面,其中在郑州、三门峡、开封、南阳等地均开设有分店。
近年,随着城市更新的推进,洛阳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新业态。一些本土品牌不仅走红洛阳,还在全国打响了名号。如今,我市已孵化张碗碗、茶叙牡丹亭、豫·李强、夏长安砂锅牛肉面、清真·塔西海老大烧烤·酸浆火锅、马坡二旦烧烤等新锐本土餐饮品牌。
此外,在商贸综合体和特色商业街区,手工作坊、咖啡店、烘焙店等新业态集聚,一批新锐本土品牌不仅线上火爆,也成为消费市场的“流量密码”。
美食与文旅融合发展。西工小街开展“花开时节游小街”活动,将牡丹文化和特色美食融为一体;举办沉浸式国潮演艺、音乐拾光季、漫时光音乐会等文娱活动。
打造风格各异的消费场景。广州市场步行街打造具有民国时期广州特色的建筑景观,丰富市民和游客消费体验;西工小街突出西工饭庄、小街天府等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丰富小吃业态;龙祥美食街突出种类多、价格实惠;延安路突出本土咖啡、甜品等,吸引年轻人聚集、消费。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消费结构的升级、资本的大量涌入,我市特色商业街区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如何培育、孵化出更多“自带流量”的本土品牌,是个不得不思考的课题。
“打造一个多元化的商业生态,让不同的创意与点子在相对固定的区域内碰撞、裂变,也许就是新产品、新业态出现的温床。”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市独特的历史文化韵味,加上主理人对经营模式的创新和对“流量经济”的敏锐洞察,这些业态的火爆,有其自身规律。后续我市将培育更多有强大引流效应的本土餐饮融合业态,积极推动餐饮品牌连锁经营,让更多洛阳品牌走得更远。
洛报融媒记者 贾臻 通讯员 张会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