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显“天下黄河洛阳美”
推动黄河新文旅高质量发展
本报讯 (洛报融媒记者 白云飞)昨日,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天下黄河洛阳美”主题活动暨黄河新文旅发展监督调研,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监督推动《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贯彻落实,全方位挖掘宣传展示黄河之美,擦亮叫响“天下黄河洛阳美”品牌。
调研组一行沿“黄河古都”一号旅游公路,深入黄河孟津段宁嘴观景台、堡子观景台、铁谢黄河驿站,察看旅游公路建设、交旅融合发展情况;走进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万羽洲湿地公园,了解湿地生态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情况;来到黄河新安段鹰嘴山露营基地、荆紫仙山,察看沿黄旅游资源开发和文旅业态培育情况。沿途,主流媒体记者、文艺工作者等进行了实地采访和采风。
随后,调研组召开座谈会,与会人员代表围绕“天下黄河洛阳美”主题,从文旅融合、文艺创作、新闻宣传等方面结合具体落实举措作了发言。会议指出,开展“天下黄河洛阳美”主题活动,是我市深入贯彻落实黄河国家重大战略和黄河保护法的具体实践。要充分认清主题活动重大意义,精准把握“七个一”主题活动成果目标任务,统筹各方力量,强化协调联动和宣传推动,集中展现黄河洛阳段的自然之美、人文之美、味道之美、发展之美,加快推动黄河新文旅高质量发展,着力推动“天下黄河洛阳美”成为出彩城市新名片。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夏磊等参加活动。
天下黄河洛阳美
春日晴方好。畅游大美黄河,去踏青,去赏花,去观鸟,与多彩春天撞个满怀!
穿行在“黄河古都”一号旅游公路,目之所及,湛蓝的天空、澄澈的黄河水、被烂漫山花点缀的山野乡村,共同描摹成一幅美不胜收的春景图。
审视洛阳新文旅发展格局,大美黄河与古都文化、伏牛山水,是最具影响力的文旅品牌。
从空中俯瞰,黄河从高原奔腾而来,在河洛大地出山入川,浩浩荡荡地涌入华北平原。黄河洛阳段蜿蜒流淌96公里,荟萃了深山峡谷、高峡平湖、滩区湿地等多样风貌的景观长廊,也串联起美丽乡村、文化遗迹、文旅景点,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网红文旅打卡地”。
最美的风景在路上。拥抱母亲河,“黄河古都”一号旅游公路无疑是最佳线路。依山顺水而建,彩色标线随行,280多公里的沿黄通道宛若一条长龙盘亘在曲曲弯弯的黄河岸线上。
登临黄河孟津段宁嘴观景台、堡子观景台,黄河风光尽收眼底,游人停车休憩、旅拍打卡,络绎不绝。“从荒芜的黄河岸线到网红旅游公路,‘黄河古都’一号旅游公路的贯通,让人们能够真正地亲近黄河、感知黄河。”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同志说。在打通交通廊道的同时,沿线合理布局了功能完备的观景平台、游客驿站等设施,为游客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生态好不好,鸟儿用翅膀投票。漫步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群结队的候鸟在粼粼的波光中若隐若现,构成水天一色、动静相宜的悠然景象。
还记得几年前,黄河边曾遍布砂场、鱼塘,人们守着黄河却走不到黄河边。这些年,非法采砂、违规养殖、私搭乱建、乱占河道等问题得到全面遏制和清退,湿地景观重新恢复盎然生机。如今,黑鹳、大鸨、中华秋沙鸭等珍稀鸟类成为湿地的常客,湿地观鸟游也成为文旅出行的新热点。
随着黄河生态持续改善,民宿露营、户外越野、水上运动等新业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带动黄河人家的生活越来越好。
从孟津黄河湿地溯流而上,抵达新安小浪底万山湖鹰嘴山露营基地。山巅俯瞰,湖光山色,万顷碧波。在这里,一顶顶帐篷搭起了“诗和远方”,青年三五成群,面朝黄河,纵情欢聚。
鹰嘴山露营基地所在的仓头镇王村三面环水,曾是当地最偏远的山村。曾几何时,人们守着黄河风光“金饭碗”要饭吃。当下,得益于黄河新文旅的迅速发展,当地引入市场机制,做活黄河文旅,打造户外露营、水上观光等场景业态,实现了风景变“钱景”。
无独有偶。登上新安县石井镇荆紫仙山,黄河一湾碧水犹如一颗蓝宝石镶嵌在群山之间。山林也有层次地苏醒过来,连翘的黄、杏花的白、桃花的粉,一团团、一簇簇地绽放开来。游客纷至沓来,徜徉花海、泛舟黄河,畅享自然生态之美。新文旅的发展,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有效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
春风有信,花开有期。此刻,黄河两岸,正是山花烂漫时。这个春天,让我们走近黄河,在母亲河的臂弯里,共同领略和感受“天下黄河洛阳美”的幸福感。
洛报融媒记者 白云飞/文 首席记者 李卫超/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