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30多岁再次站在老家的土地上时,童年的记忆悄然苏醒,熟悉的场景快速流转,好像经历了一场跨世纪的穿越。恍惚间,我又回到了20世纪90年代。
清晨的草叶上还沾着露水,我爬起来去院子里的老井打水,井台上结着青苔,辘轳转动时木轴吱呀作响,盛满清泉的桶摇摇晃晃升上来时,总会有一种喜出望外的感觉,现在想来,这种感觉就类似于“开盲盒”时的期待。
院子里的老槐树怕是有上百岁了,树下堆着家里晾晒的玉米棒子,阳光下金闪闪的,午后可以懒洋洋地躺在上面晒太阳。黄昏时灶房里总是飘着红薯的甜香,灶膛上的铁锅咕嘟着红薯稀饭,再配上奶奶腌的咸菜疙瘩,那是一种魂牵梦萦的味道。街坊四邻“错落有致”地蹲在院子门口扒饭,有说有笑。
快过年的时候整条街都是鞭炮声,空气中弥漫着硝石的味道,飘到集市上时会夹杂些炸油条的香气,不过我最爱吃的还是和头一样大的花米团,每次吃都会沾上一脸米粒。有时候,爷爷奶奶拉着我去镇上办事,我早已提前想好了要买哪种玩具,不动声色地“路过”卖玩具的地摊,到了就嘻嘻一笑不走了,他们也拿我没办法,最终我总会抱着“战利品”回家。
上床后,我会再看一眼可爱的大花米团,数一数珍藏的摔炮,摸一摸新买的玩具,窝在泛着麦草香的被窝里,听着远处零星的狗吠,无忧无虑地睡着了,梦见了城市里的柏油马路和高楼大厦……
瞬间梦醒,眼前景象好似时空的奇妙重叠。产业园工地上传来打桩机的轰鸣,像极了那青苔老井辘轳的吱呀声。洛阳师范学院、洛阳职业技术学院的青年学子们抱着课本捧着咖啡匆匆而过,好似要去哪儿赶集。庞村智能家居产业园里人声鼎沸,车间里蓝光闪烁的流水线就像童年时心心念念的“高科技”大玩具。还有90万平方米的中央公园绿意盎然、玉泉新零售街区的玻璃幕墙光彩斑驳、中州时代新能源基地的厂房如银色舰群、柏油路上疾驰的新能源车络绎不绝……
一切都在悄无声息而又浩浩荡荡地变化着,泥泞小路变为通途大道、平房瓦屋长成了高楼大厦,过去走亲访友、寻医问诊要跑几十里路,如今邻里中心、三甲医院就在不远。我猛地意识到,记忆中的农村生活已经一去不复返,童年的时光碎片散落在伊滨新城的每一个角落。我问自己,是否想回到过去?老井辘轳声和产业园打桩声,缠成双股绳,终究说不出更爱哪一边。
站在万安山顶俯瞰,奶奶喜笑颜开,用一句话道出了她那个年龄段人的心声:“过去盼温饱,现在盼健康;过去愁出门,现在愁选哪条路散步——这‘甜蜜的烦恼’,就是蒸蒸日上的时代最好的答卷!”